【遊藝筆記】 木末芙蓉花漫談辛夷(中)

文/陳牧雨 |2017.01.10
3181觀看次
字級
中國有關描述木蘭的詩詞出現甚早。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中國有關描述木蘭的詩詞出現甚早。

遠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楚辭.離騷》中就有「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的句子,意思是:早上到土山上摘取木蘭,傍晚又到沙洲中採著宿莽。

而同樣在《楚辭》裡的〈九章惜誦篇〉,也有「擣木蘭以矯蕙兮,糳申椒以為糧」的句子,意思是:以搗碎木蘭、揉碎芳蕙及舂碎申椒作為糧食。可見屈原是把木蘭視為等同蘭蕙及申椒一樣的地位。以這些香草為食,想必是怕一般凡人食物,汙染潔淨的身軀與靈魂吧?

「木蘭舟」被拿來做為船的美稱,則出自南朝時期梁朝任昉的《述異記》卷下:「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也。七里洲中,有魯般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

這個船的美稱,後來常被詩人所引用。

例如,唐代羅隱〈秋曉寄友人〉詩:「更見南來釣翁說,醉吟還上木蘭舟」,以及南唐馮延巳〈喜遷鶯〉詞有:「忽憶去年離別,石城花雨倚江樓,波上木蘭舟」……不勝枚舉。

可是,其中有一首很有名的木蘭詩,何人所作卻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說法。

根據南宋姚寬《西溪叢語.木蘭舟詩》,記載了有關這首詩的兩個傳說:

一、唐末,掌管文史的館閣數位大官員一起泛舟,大家以「木蘭舟」為題作詩。這時,突然冒出了一位貧士,登舟作了一首詩:「洞庭春水綠於雲,日日征帆送遠人,曾向木蘭舟上過,不知元是此花身。」諸公覽詩大為驚歎,經過探究了解,這位貧士其實是李商隱的魂魄,當時李商隱已作古很久了。

二、文中也提到《嵐齋集》中曾記載此詩是陸龜蒙所作,姚寬也不知那一個才是真實的故事?

關於陸龜蒙作此詩,宋朝范成達的《吳郡治》中所提到《嵐齋錄》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唐代張搏自湖州刺史轉任到蘇州,於堂前大量種植木蘭花。盛開時,設宴招待郡中詩人,大家並即席賦詩。陸龜蒙比較晚到,連續被主人灌了幾杯酒,已有醉意,勉強執筆題兩句後醉倒:「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主人請其他客人接續這兩句,卻沒人能做到。後來龜蒙稍醒,拿起筆續作:「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後來這首詩,成為一時大家爭相傳唱的佳作。

《古今詩話》也有類似這樣的故事,不過詩人卻換成了未作古的李商隱:

李商隱遊長安,投宿旅店,剛好有人舉辦宴會,就請他入坐,不過大家都不知他是李商隱。席間,有客人寫了〈木蘭花詩〉,大家都非常讚賞。

李商隱後來也寫了一首:「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花是此船身。」所有客人大為驚訝怎麼寫得那麼好?詢問姓名,才知道他是大詩人李商隱。大家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不過,上列三種不同的記載,雖然描述的雖是同一首詩,然而詩的第一句卻各有不同:有「洞庭春水綠於雲」;有「洞庭波浪渺無津」;有「洞庭波冷曉侵雲」三種。

史蹟杳然、傳鈔各殊,我們固未知孰是,然而字有互異,故典有別,卻讓我們得以在不同的版本之間,能深入研究、相互評比,如此,能增添我們欣賞詩作的興味,也進而提升了我們品賞的廣度與深度。

這正是各類詩話之所以存在,且讓人喜愛的理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