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全省跑透透,深入各縣市的社區寫文案記錄。圖╱鍾文榮提供
文/江羚瑜
擁有多部經濟學著作的科普經濟學作家鍾文榮,求學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高工畢業後當兵、工作兩年再考進東海經濟系就讀,畢業所從事的工作,卻一直與經濟專長完全無關。
原來,鍾文榮搭上了電信民營化的列車,投入電訊與網路產業發展,不料遇上網路泡沫化的衝擊,乾脆重回學校讀書,考上朝陽科技大學企管系研究所,畢業後又再度投入網路金融與軟體事業。
真正開啟他以經濟學做為創作題材的興趣,則是在大四時修了一門「社區總體營造」課程,當初希望把將經濟學的理論,希望為社區注入文化及經濟命脈,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例如特色商品、活化社區人文活動...等,談起窩在各社區的日子就像「臥底」一樣,意外發現寫作的興趣。
那些年,鍾文榮被延攬至青年社區成長委員會當特派員,全省跑透透,深入各縣市的社區寫文案記錄,陸續刊登在媒體上,而在網路產業服務時,又將網路資源建構社區聯網、協助社區找資源、搶曝光,之後去念研究所,畢業後正式從經濟日報副刊版媒體寫文章。
不過,一開始投稿時,總是得不到編輯的青睞,但是鍾文榮一直沒放棄,直到有一天,經濟日報終於刊登了第一篇文章後又陸續刊載經營管理類評論,正式躍居為專欄作家。「當年蘋果日報來台時來找我寫評論,寫了一年多。」從社會觀察的角度發表財金評論,有別於學術理論,生動活潑地描述平民的消費行為,從經濟學理論中得到驗證,《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是華人世界第一本談虛擬貨幣發展的專書,連「比特幣」都還未發行。
「經濟學是一門在學術殿堂的理論科學,它不是在菜市場裡叫賣殺價的巷子口學問。」笑稱把經濟學寫得那麼俗,讓好幾位總編輯看了紛紛搖頭,好不容易才在一位主編的全力爭取下,才找到出版社願意出版。
沒想到,《巷子口經濟學》以經濟學理論分析平民百姓的消費心聲,馬上得到市場共鳴。「能把經濟學寫得那麼俗,連一般人都看得懂,真是不容易啊!」則是許多人看完書的感受,鍾文榮強調,這些生活實例,都是長期的敏銳度、觀察力及社會現象去解析,皆可從經濟學理論去得到驗證。《巷子口經濟學》的「巷子口」有幾種意義,一來是指家門口,二來是大學後面的東園巷,引發他對庶民經濟的興趣,原因是每天下課放學時,發現學校附近的商店買賣交易的過程,卻和經濟學課本裡的理論差異很大,令他感到相當納悶。於是,累積很多問題,下課和老師切磋交流。
筆耕多年,言談幽默風趣,鍾文榮總是以相當細膩的角度,深入觀察大眾生活,把學術殿堂裡的經濟學,以輕鬆有趣的口吻重新詮釋,為了就是期盼更多人認識經濟學這一門學科。「經濟學可以用於假設、驗證,它那麼有趣,卻很多人不了解,十分可惜!」
鍾文榮認為,把一些民眾的生活行為,藉由經濟學理論去剖析、驗證,便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以詼諧又帶有哲理的文章,來表達經濟學想要傳遞的真理,因此,以「文以載道」期許自己,希望將經濟學變得更加簡單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