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菜價持續飆升,讓國內物價也跟著波動。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百分之一點七,其中蔬菜漲幅達百分之二十四點二,使得平均每一戶購買蔬菜就要多支出五百三十九元。
累計今年一到十月的CPI年增則為百分之一點三,其中食物類漲百分之五點一八,蔬菜類漲百分之二十一點二三,是三年來同期最大漲幅。農糧署表示,部分葉菜類逐漸復耕上市,價格會逐步回穩,其他種類蔬菜預計月底前也會陸續供應,屆時價格應會「有感回穩」。
昨天大台北平均批發菜價再回每公斤五十元大關,較前天小漲百分之二,使得近二月幾乎都在五十元上下,其中玉米持續高檔,再漲逾三成,進口高麗菜則漲逾一成。此外,萵苣菜也漲百分之五點九,小白菜漲一成餘,本土高麗菜也漲百分之一點八;不過部分葉菜已漸回跌,如菠菜跌一成三六、芥藍菜跌近一成、青江菜、空心菜、進口萵苣菜都小跌。
主計總處分析指出,十月CPI上漲主因為蔬菜、水果、水產品、肉及蛋類價格相較去年高,加以外食費、油料費及水費等價格調漲。
如果扣除蔬菜水果漲幅,再剔除能源,核心CPI為漲百分之零點九六,雖然是二十個月以來最高漲幅,但整體物價仍為溫和穩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