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歌〉是一首優美含蓄的情歌,原歌以越語吟唱,後來被翻譯成楚語,所以才名為〈越人歌〉;可說是中國最早的翻譯詩歌。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越人歌〉是一首優美含蓄的情歌,原歌以越語吟唱,後來被翻譯成楚語,所以才名為〈越人歌〉;可說是中國最早的翻譯詩歌。
〈越人歌〉的故事被記載在劉向《說苑卷十一.善說篇》:
話說在先秦楚國,襄成君被封爵的當天,穿著翠綠色的華麗服裝,配戴著玉石製成的寶劍,腳上蹬著雪白色的鞋子,並有鐘鼓等樂隊隨行。到了水邊,大夫拿著敲鐘(樂器)的鐘槌,縣令握著擂鼓的鼓棒站立兩旁,同時兩人高聲吆喝著:「誰有船可以渡王子過河?」(原文: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於游水之上,大夫擁鐘錘,縣令執桴號令,呼:「誰能渡王者於是也?」)
這時候楚國大夫莊辛剛好經過,聽到這樣的吆喝,很高興地來拜見襄成君。拜見過後,對襄成君說:「屬下願意牽著你的手上船,可以嗎?」
襄成君聽莊辛這麼說,覺得被冒犯了,臉上露出不高興的臉色沉默不語。(原文: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遂造托而拜謁,起立曰:「臣願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
這時候莊辛開始不安的兩手合在一起,踱著腳步不知該如何進退。如此猶豫了一會兒後,告訴襄成君說:「王沒聽說過,以前楚王母親的弟弟鄂君子皙,有一次在春天新波蕩漾的美麗日子裡泛舟的故事嗎?」(原文:莊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
鄂君子皙乘著刻有青鳥案的船,船上鋪滿了鮮花,立著翠綠色鳥羽製成的傘蓋,手上拿著犀牛尾巴製成的塵麈,衣飾非常華麗,而且船上樂器鐘鼓齊鳴,就這樣華麗的在江上遊樂。(原文:乘青翰之舟,極 芘,張翠蓋而檢犀尾,班麗褂衽,會鐘鼓之音。)
這個時候,有越國人(今江浙一帶)也在江上泛舟,他們從來沒見識過這種大陣仗,也從來沒見過如此儀表出眾的王子。其中一位越人,不禁對鄂君子皙產生了傾慕之心,於是握著船槳,以越語唱起歌來:
「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 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踰滲惿隨河湖(這是以漢字記越語的歌詞)。」
鄂君子皙聽到了這樣悅耳的歌聲後說:「我聽不懂越語,可不可以幫我翻譯。」於是部屬乃請來懂越語與楚語的人,將歌詞翻譯成楚國語言。(原文: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於是乃召越譯,乃楚說之曰。)
歌詞的內容是:
今夜是什麼樣的美好夜晚?
我划著槳晃蕩在浪漫的河上!
今天是什麼樣幸運的日子?
我竟然能夠與王子同在一條船上!
與你身分高低懸殊,
使我從內心裡感到些許羞慚。
但是因為能與你親近,
我不在乎別人恥笑的異樣眼光。
然而由於獲得王子的厚愛邀我上船,
卻也讓我既感榮幸又因內心忐忑不安。
山上的樹啊!雖然只是木頭卻也有枝(知、枝諧音)。
我深深的喜歡上你啊,你卻全然不知。
(原文: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悅)君兮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