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主義下的抒情詩人

李碧華 |2016.10.29
1712觀看次
字級
圓滿就像宇宙星體生生不息的起點,讓南僑創辦人陳飛龍終生奉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家族傳統,從水晶肥皂發跡,深耕烘焙油脂領域,再到高附加價值的食品業,延伸跨入時代浪潮的生技領域,用「站在針尖上跳舞的天使」信念走上一條人煙稀少的路,處處透現出獨有的文化底蘊。圖文資料/二魚文化
站在時代浪頭上,陳飛龍創業超過一甲子的時光。圖文資料/二魚文化
奉行創意經濟旅程,陳飛龍常說起上一代的價值觀與理念信仰。圖文資料/二魚文化

整理/記者李碧華

圖文資料/二魚文化

圓滿就像宇宙星體生生不息的起點,讓南僑創辦人陳飛龍終生奉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家族傳統,從水晶肥皂發跡,深耕烘焙油脂領域,再到高附加價值的食品業,延伸跨入時代浪潮的生技領域,用「站在針尖上跳舞的天使」信念走上一條人煙稀少的路,處處透現出獨有的文化底蘊。

「永續經營,是我對父親臨終懸念的承諾,是不畏艱難也要達成的君子之德。」在台灣擁有一方霸業的陳飛龍說,命運在百年前就啟動了關鍵時刻,從祖父遠至南洋、菲律賓等地發展後,接著他把二伯父與三伯父帶到他方學習,因父親是老么,就讓他回到大陸家鄉讀書,勾勒出命運源頭。隨著時局情勢與競爭對象的不同,還有組織大小所產生的差異,企業啟動知變、求變、應變的靈活能力,「有點像佛家說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變化是為了初心不變,調整反而是為了符合當初訂下的價值。」直接說來,他的習慣就是沒有習慣,總是打破常規來逆向思考。「不變並不是抱著沒有變化的思維,恰恰相反的是,求變是為了不變」。

時光無情汰換,卻能日新月異的南僑走了超過一甲子的時光,也就是因為一直能站在時代的浪頭上,使命感、責任感滲透到血液基因裡,滋養出大家族的人格特質。「知道自己命定要走的路,好好經營自己所屬的行業。直到我個人的天命有朝終止時,企業命脈依然得以持續流動。」養命所抵達的終點就是美感心法,追求而致的美,就是一種個體與企業體彼此激蕩之後的充分發揮,一種圓融,一種圓滿的美。

南僑不改初衷,默默「養」著企業的「命」脈。陳飛龍解釋,企業文化簡單說就是一種風氣與氣質,企業型態與企業精神,是軟體面,是組織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建構企業的核心,每個事業部有如千江萬水匯於大海,有如所有星辰折射著銀河體系,每個小行星,在全球地圖上發亮,形成企業知命、認命又運命的「養命」歷程。

陳飛龍說,一件事情執著久了,也就有了執著自身所散發出的動人魅力。「很多的選擇看似是一時的,但其實都是一個人日復一日養成的訓練所反射出來的,此訓練養成愈是完善,其決定的開關愈是可以很快按下,且異常的精準。」陳飛龍要員工牢記的成功心法是,傳統企業要回春,日日春的關鍵是創新。「創新要從洞察開始,透過有系統地學習,讓創新有方向可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聰明,其實那正是我缺乏的。」他認為,自己只是往對的方向走,堅持下去,遇到難關就找出問題,克服困難、調整步伐、耐心等待,再合作無間…。

他相信,品牌就好比聲名,一個永恆的亮點。好的產品,自身就是最有力的行銷,有朝一日,終有歡喜收成的時光來臨。

陳飛龍經典語錄

1 用人像做菜,誠心最重要。

2 好的產品,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宣傳。

3 我的習慣是以打破常規來思考事情的習慣。

4 知變、求變、應變、不變,要變才能不變。

5 選擇重要的管,不重要的不管,不然划不來。

6 蓄積能量,做好準備,等待時機一來就能全力出擊。

7 只要是對的就要全力去做,只要是值得等待的就要等待。

8企業經營者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及因應環境事物改變而塑立新體制的能力。

9要成為領導品牌,重點在於做自己專精的本業,拉大與市場第二名的差距,同時推出短時間內別人無法模仿的產品。

取捨美學

知變、求變

應變的不變

面對一項新事業的投資時,若遲遲無法回收,一般人得設下「停損點」,好做即時止血的決定等等。然而陳飛龍看事情的角度往往與別人不同,常打破常規思考,且常看別人所未見,觀察事情會從正、反面思考。舉例來說,當新事業成功之後,如何事先預見經營環境的變化,洞悉「滿足點」在哪裡則更重要,在市場由盛轉衰之前,必須能見好就收,持盈保泰,不讓企業老化,甚至遭到拖累,這就是要能「知變、求變、應變」,以達永續經營的「不變」。

「設立滿足點,是因為要隨時注意環境的變化,如此才能持續發展而不會自滿,這也是一種當機立斷的取捨美學。」他認為,美學需要時間的養成,是人文思想的展現,和企業生存哲思的體現,能靈活地應用在軟硬體之間,與時俱進卻又保有自己不變的核心價值,投射在員工與企業文化中,屹立逾半世紀的南僑集團才得以處處透現獨有的文化底蘊,與企業文化的發展模式。

圓滿之美

像是海綿 不斷淬煉

南僑人著眼於長遠經營,奉行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原則,「只要是對的就努力去做,只要是值得等待的,就要等待,試到成功為止。」。沉得住氣,還要有格調,即說即做之外,陳飛龍也欣慰的看到幹部的判斷與決策思維,團隊合作無間所達陣的目標。

「是人都有可能犯錯,但正視錯誤也是一種智慧的成長與經驗的累積,只是要『不二過』。」陳飛龍說,企業組織必須靈活、行動導向、重視人的價值、滿足客戶需求、堅持做內行與企業相通的事,每個幹部在學習組織裡也都像是海綿,不斷地淬煉與打造,教導與學習,與企業凝結成生命共同體。

每個人的故事也都像是一本生命書,千言萬語,也只是人生大海的一滴小水滴。陳飛龍深悟,「原來通通都不要了,也是一種決定。割捨一些東西才能獲得一些東西。」他很欣慰看見團隊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好與最重要的決定,因為旗下員工早已養成凡事都要「思考一下」的習慣。

他強調,企業要永續經營,絕不能自滿與故步自封,得不斷地克服困難,隨著時代的巨輪前進,永不止息。「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對自己與被交辦的事情不能懈怠,要做唯一與第一,就必須挑戰自己。」

投資原則

永不疲倦的學習式組織文化

遵從父親的話,規範自己就是「永續經營」,此也是他最大的堅持。

既然第一項事業已然成功了,陳飛龍想要繼續給自己的目標就是增加業務與多角化經營。他明列相關業務事項有:油脂、原料、技術、通路、文化。從這五項大綱,南僑主幹確立,枝葉開始繁茂。在擴展事業版圖時,他和一般企業家的思考也不同,「要追錢,不要讓錢來追我。」陳飛龍喜歡挑戰自己,對於別人丟大把錢給他並不感興趣,相反的是他喜歡用實力去追到錢,如此才有成就感,建立自己的價值感。

「建立企業文化可以使整體公司有一致的氛圍與期望標準,不符績效者自然就會無所遁形,這樣有利於管理階層的管理。」重視人才與訓練,富挑戰精神,故很需要點子與實踐力。「我們尊重人才,上下溝通的距離短,所以可以集思廣益,充滿活力。」

創新事業的成長,口袋必須要深,才能禁得起虧損。也得要有耐心,才能將小雞養成金雞母,將小猴子演化成大金剛。陳飛龍的思考也和別人不同,做一件事是以長遠的眼光來經營,他說:「如果我們覺得是對的,就會上下一條心,會不會成功?我們則不確定。」因為現今所做的,沒有前例可循。所以對新事業停損點的設定,不是訂在幾年回收的問題,而是綜合考慮各項因素,才決定還要不要做下去。

他舉P&G為例,從開始在日本投資連續虧損了二十二年,但迴轉的後面三年就把前面虧損的補回來。例如泰南僑的投資,在進入第七年後才損益平衡,第八年開始賺錢,克服金融風暴,之後一路變成集團重要營收。「沉得住氣,這是因為領導人與團隊的相信判斷和決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