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經彈性與國際分合

 |2016.10.05
1286觀看次
字級

上海台商協會二○一六年《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工作報告》指出,歷次實習後至少有過半甚至七成有意願留在大陸發展,今年只有兩成。而上海台商提供留任的工作機會,是去年的兩倍至三倍,規模創新高。

上海台商協會認為問題出在五二○後兩岸關係急凍,敵對意識升高,讓學生及家長擔憂。長期以來,兩岸各自操弄民意,分別有「天然獨」與「天然統」,這些青年成長於一九八○年後,是沒有「共同歷史情感」的一代。在社會化的廣義教育下,自然發展出「我包括你」、「我不屬於你」的認知。

兩岸從民間交流開始,陸續發展出經濟互補及初步的政治共識。但民間交流近年出現若干齟齬,如陸客團火燒車事故,海外詐騙集團的台灣嫌犯被「搶救」回台後,「依法」就在機場釋放,都引起大陸民眾不滿。「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可能因陸續累積的民怨而改容顏。民間相互敵視,對未來任何層面的事務都不利。

日前英國國際貿易部長韓斯來台訪問,短短行程中,拜會了蔡總統、經濟部、外交部,和英國上議院副議長聯袂參加「台英商務協會」的聯席會議,進行台英貿易談判。

除了經貿交流,韓斯此行最重要任務是宣傳「英國」這個品牌。

輿論指出,台灣國際空間受到壓縮,應有敏銳度從英國學到「小國」的生存之道。

韓斯在政大演講,闡釋英國脫歐並非要「離開歐洲」,而是「重新加入世界」,將自己擺在世界的中心和世界「重新接軌」。英國的確做了努力,「國際貿易部」就是改組後的新部會,脫離一般國家的經濟或商務部會,全力發展和全球的貿易關係。而脫歐事務繁重,特別成立「脫離歐盟部」。可見英國政府的效率和彈性。

台灣是英國在亞太的第六大貿易夥伴,英國卻派出韓斯前來,無畏可能得罪中國大陸的風險。不久前,英國冒著和美國關係惡化的風險,是第一個參與亞投行的西方大國。英國拉攏中國之急,依賴中國市場之殷不言可喻;但英國卻可以為了全球性的更大利益,高調派遣部長訪台。

專家指出,一個歷史悠久的已開發國家能歷久不衰,就在於公私分明,全力衝刺,「拚經濟」的效果當然和我們很不一樣。

讀世界歷史可知,國際間要有迴旋空間的彈性,必要的妥協藝術,而非鐵板一塊,以不變應萬變。所謂的公私分明,是國家利益與民意之間務實、適時的分與和,多交友而不是廣樹敵。

大陸學者提出論文倡議,構建由大陸、台港澳等九個經濟體組成「華夏共同體」,成員包括蒙古、北韓、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家,而不僅是經濟體。這對台灣來說,也不失為兩岸關係彈性發展的新藍圖。

大陸學者分析,從亞洲角度來看,可以借鑒歐洲經驗,透過經貿合作,減少政治上的對抗,不失為邁出東亞一體化的第一步。以此觀之,英國與歐洲是「由合到分」再到新的「統合」。「華夏共同體」有較多的共同歷史,是「由分到合」的國際接軌,對兩岸四地關係的發展,值得深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