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

文/星雲大師 |2025.05.08
157觀看次
字級
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大方廣佛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我們的心像一個藝術家,想畫什麼,就畫出什麼。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男女關係,固然給了許多人甜蜜、幸福,但更給人們數不清的苦楚和不幸。許多非法的事情,大多由於男女情愛而產生。比方說,本來可以不說謊,可是為了晚上和情人約會,只好騙父母親說要到老師家裡補習。本來可以不傷害人的,為了追求不到對方,忿而向對方潑毒液,或將對方殺死,以致犯下殺人罪。本來有很美滿的家庭,卻為了追求不正常的男歡女愛,導致家庭破裂;情愛和煩惱是相隨而來的,而且容易造成道德上的缺失。

因此,佛教希望男女間的情愛,能從自私、占有,慢慢昇華成慈悲,「慈悲」是拔苦予樂的意思。「愛」是有條件的,和我們愈親近的人,我們愈愛他;和我們愈疏遠的人,我們愈不關心他。我們對朋友的愛,不會超過兄弟姊妹;對兄弟姊妹的愛,不會超過自己的兒女;對不認識者的愛不會超過認識的人。「慈悲」則是無條件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不管和我們是否有緣分,是否有關係,都要幫助他,如同太陽、月亮對大地眾生,予以平等、無私、無分別心的照射一樣。

「菩薩」又叫「不請之友」,菩薩是不待人請求,就會自動以朋友的身分幫助人。社會上,有很多提倡「人飢己飢,人溺己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救苦救難的福利事業。如果再將男女關係、情愛,昇華、擴大成慈悲,社會就會更加友愛、和樂。

(三)沒有經濟的占有

未來佛光普照的世界,第三個特色是沒有經濟的占有。人世間的紛爭和戰亂,很多是由經濟問題所引起的。從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來看,人類最早的經濟能源是「力氣」,有力氣就可以賺錢,就可以獲得生活所需。這個力氣以人和動物的力氣為主。

慢慢的進步到利用礦物,乃至物理的作用,如:水、電、石油、原子能等等,都是經濟的能源。目前社會又進步到吸取太陽的熱量作為能源。

太陽能雖好,但它還是心外的能源。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裡,都擁有心內的能源,這心內的能源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是我們應該努力開發的。心內的能源是人類完成大事、畢竟功果的主動力。佛教裡,許多尊者大德,一生清苦,過著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的生活;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為什麼他們能如此自在地過著清苦的生活?因為他們發揮了心裡能源的功用。

什麼是心裡的能源?例如:「不執著」是心裡的能源。有心裡的能源,就不會貧窮。天地之中,任我居住;自然風光,任我欣賞;虛空大氣,任我呼吸;山河大地,任我遨遊;星星、月亮、太陽,哪一樣不是讓我自由享受?這一切的一切,是我的,也是你的,它們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卻能被任何一個人所享用;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心裡的東西,眾生是我心裡的眾生,世界是我心裡的世界;如果我們能把虛空、世界、眾生都包藏在我們的心裡,我們還會貧窮嗎?

若要未來的世界更美好,更進步,更安和樂利,首先必須解決經濟問題。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開發心裡的能源,將心中的寶藏挖掘、提煉出來。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大方廣佛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我們的心像一個藝術家,想畫什麼,就畫出什麼。「心」又好像一個工廠,設備齊全,能生產良好的物品;設備不好,產品自然低劣,甚至還會冒黑煙、排廢水,汙染生存空間。

有人問:「佛教的天堂、地獄在哪裡?」在我們的心裡。天堂、地獄不但在我們的心裡,也由我們的心所造。所以未來的世界,不只是靠勞力、物質、太陽能就可以維持,還必須靠我們心內資源的運用。心內能源的開發,將使我們有願必成,將使我們的生活不必靠經濟的占有就能美滿、富裕、安樂。

(四)沒有物質的缺乏

未來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第四個特色是沒有物質的缺乏。物質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物質豐富,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物質條件差,人們就貧困苦惱,因此物質和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物質的缺少會引起生活的不如意。譬如:在外面辛苦了一天,回家沒有熱水洗澡;交際應酬,沒有好的衣服搭配;要出遠門,沒有方便而快速的交通工具……這些都足以令人懊惱。佛教的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問題,極樂世界是七寶鋪地的莊嚴世界,在彼世界中應有盡有,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自由自在,各取所需。未來的世界,如果大家守道德、講仁義、重因果、能結緣、有慈悲,社會一定會慢慢進步到和極樂世界一樣,要什麼就有什麼,一點都不缺乏。

(五)沒有惡人的騷擾

未來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第五個特色是沒有惡人的騷擾。現在的社會,惡人騷擾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每天翻開報紙,總有令人怵目驚心的殺人、搶劫、走私、販毒等案件,尤其血氣方剛的青年,往往三句話不投機,就互相揮拳頭;眼睛稍微看一下,就被捅一刀。

我們的周圍,也有人不喜歡我們好,不喜歡我們成功,甚至以種種計謀來陷害、障礙我們,讓我們行事不順,生活受到壓迫,精神苦惱,生存困難。這一類惡人,由於心理不健全,才會排斥人、妒嫉人,不隨喜,不肯讚美人,不肯與人共享成果和喜悅。

以佛教徒為例,有人專心念佛、打坐,旁邊總會有人指點說:「你看那個傢伙只會盲修瞎練。」如果積極入世做弘法的工作,又有人責難說:「那傢伙不念佛,不打坐,成天在世俗人間打轉,哪像個出家修行的人!」像這種不喜歡人家好,又惡意中傷人的心理和行為,實在令人寒心。(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