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菽蓁
編按:印度是人們心中的神祕國度、是許多人想要一探究竟的旅遊勝地。印度同時也是佛陀的故鄉、是所有佛弟子發願朝禮的聖地。
「夢回印度」是作者兩度遠赴印度,沿著與佛陀成道息息相關的尼連禪河、菩提伽耶、一路到印度的聖河恆河和「永恆之城」瓦拉那西,在這塊多采多姿土地上所見所思的紀實。故事將從佛陀成道證悟的「菩提樹下」展開,每周二和讀者一起循著佛陀行腳、說法的足跡沿路走去,帶給讀者古今交錯的新奇與感動!
這個下午,終於從慢吞吞的海關出了菩提伽耶機場,車子行駛在往道場與菩提伽耶的路上,還沒有調適好「人在印度」的奇妙心情,我的眼前,出現一列簡單的送葬隊伍,正靜靜的從車子前方經過。
這是初抵印度的的第一份禮物!
去年三月,我跟香海文化主編瀅如有一趟印度行,此去的目的地是佛陀成道的地方──印度比哈爾省.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佛成道的大樹下,有我們想聽的故事……
往菩提伽耶的路走起來並不平坦,坐在有些顛簸的車上掩不住好奇和忐忑,來往車輛呼嘯而過、車過處塵埃翻飛。就在急躁的喇叭聲聲催促的車窗外,赫然出現一列安靜的隊伍──幾個人抬著竹編的扁平架子,架上就躺著一副單薄的軀體,薄布包裹的身體在向晚微光下顯得有些孤獨。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坑崁,但竹架子舉在四個人肩上和諧而自然。路兩旁人車的躍動節奏反把這個行列映襯得特別安靜,很少人看一眼這個沉默而簡單的隊伍,空氣中充滿緩慢卻活躍的奇異氣息。
隊伍不長,連同前頭抬架子的人約莫十幾個人,排成不太整齊的兩列在路邊走著,看不出他們臉上有何特別的表情,有幾個人還互相談著話,像是熟悉已久並約好了去喝下午茶似的,行列和周圍人車毫不相干的自成一圈氛圍,就這麼不急不徐、神態悠閒地走在車水馬龍中。
沒有人同他(她)交談、沒有聲響、沒有車輛、沒有任何裝飾,甚至沒有棺木,薄布蓋住身體、也把外界隔絕開來。一個竹編架子、幾個情誼深厚的人,就是生命終點的相陪。我想:這最後的風光怕也是最初極目所見吧!一段路也許不足以瀏覽完一生,但不快不慢的步伐卻正好用來細細回味:
「車匿!架子上擔的是甚麼?」
「上面擔的是人,太子!他死了!」
「人為什麼會死亡?車匿!」
「太子啊!每個人終將走向死亡的。」
悉達多太子出了城門看見生、老、病、死的景象,驚覺生命之苦與無常,為了找出輪迴的真相、為了熄滅心中的煩惱,那個深夜,太子騎著白馬犍陟毅然走出皇宮,他要去追尋永恆的答案……
佛陀昔日所見的死亡,是否如同我今日所見?
二千五百年過去,我也來到佛陀成道的聖地,為自己找尋生命的方向。
此刻,一位孤獨的行者在靜默中給我一聲祝福:煩惱寂滅啊!
這份禮物最直接,也最珍貴,一個行者的旅途已告結束,而我的故事才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