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牧是華人圈知名的金融記者,自創健身品牌「懶熊」而經營得有聲有色。在他看來,基於世人對健康的重視,台灣一年的休假日可以達到一四四天以上,國民所得已經達到一二八五一美元,有錢有閒就會熱愛運動,只因台灣太小,平均每萬人之休閒空地面積只有三十二點三公頃,空地不足而轉向營利性健康休閒俱樂部是必然的。
「這類運動中心多位於市區,交通便利,費用也為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範圍,享受多種運動設施與平民服務,固然使運動成為一門好生意,健身市場也閃爍生輝。」但是,近半年,又為什麼許多行號歇業關門呢?在韓牧觀察,是因為合夥關係極易破滅,難以長久之故。而團隊也欠缺統一的價值觀,導致內部管理失控,經營者開始為未來利益著想,為自己留後路,碰到困境就趕快逃避,悲劇因此不斷 。
「觀察現今狀況,經營者跟知名球星合影的興趣要高過正業,包裝自己,重視私人形象勝過公司利益,而且最糟糕的,經營者多半身兼數職,無法全力以赴。」韓牧認為,整合能力是運動產業的靈魂,可惜經營者沒來得及培養和政府、贊助商打交道的能力,就已欲振乏力。當然,市場不景氣必定使士氣低落,賠錢的壓力無以言喻,幕後投資人無不希望趕緊收編,即使被嘰為「短視」也顧不上了。
「若盼企業資金周轉,錯過黃金期,就會為事業帶來災難。」運動事業說來也算可有可無,並不能列入民生必需品,一旦經濟景氣低迷,國人可支配所得增加幅度有逐年遞減,連帶在招募會員和營業收入上也受到影響,在韓牧看來,消費者不是完全沒錢,只是看緊荷包,認為休閒娛樂是多餘的開銷。
法令環境比一比
❶周休2日與勞動基準法之基本工時調降為兩周84小時後,國人年休可以達到144天以上,為休閒產業帶來帶來商機。
❷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提升運動人口推行「 333健身」與 「運動人口倍增計畫」。但未直接的積極輔助此產業,致使發展速度緩慢。
❸經營者須向不同單位提出申請,但單位間互相推委,使業者欲合法卻不可得,沒有一套經營準則,使得健康休閒俱樂部素質參差不齊且各類糾紛頻傳。
❹場地取得之成本高:國內都市計畫與土地分區相關法規,歷經幾十年沒有修改,導致取得土地的成本提高,不利產業發展。
❺專業人才不足:在國內教育制度下,缺乏專業管理人才、科班出身的體育人才,且國內的認證制度也尚未發展,造成愈顯嚴重的人才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