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人壽公布的二○一六亞太十五個國家地區的成人健康滿意度調查,台灣的健康生活指數為五十九分,居亞洲末三名,僅高於印尼和香港。有八成受訪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的健康程度與五年前的調查有很大落差,也就是健康情況差很多,普遍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滿意。健康指數從另一個層面看,也代表整體社會健康的程度。換句話說,台灣社會是不健康的,民眾也普遍對社會健康不滿。
調查滿分是十,整體亞太國家的健康滿意度平均分數是七點三,台灣只有六點三,在兩岸三地中,台灣的滿意度不如香港的六點四和中國大陸的七點五,或許是健康意識較高,但也顯示健康狀況較不佳。至於對健康生活最大的威脅,多數受訪者都認為是「網路成癮」,六成六的台灣人自認為網路上癮,比率高於亞太平均值五成七;除了工作之外,每天得花上四個半小時上網,也高於亞太平均值三小時。
這雖是幾個簡單的數據,已充分說明了台灣民眾的健康生活指數在退步中。從整體社會的現象來看,台灣社會的運動風氣不像過去那樣蓬勃。早晨公園裡做運動、馬路上跑步的人少了,周假日呼朋引伴登山、健走、馬拉松的風氣也不見了,社區內的運動社團也逐漸銷聲匿跡。整個社會的運動風氣已明顯從戶外轉向戶內,而在戶內最多的活動多為看電視、滑手機,這樣的生活習慣當然不會健康。
相對在網路上、臉書中、賴群組上看到的大多是健康資訊,心臟病突發的急救常識、有機飲食、國際用藥最新發現、老中醫的長壽秘方、抗癌十大蔬果…等,都是流傳最廣最迅速的資訊,可見民眾十分關切健康生活,都知道健康的重要和危機感,也願意和朋友分享健康資訊,但是卻僅止於紙上作業,沒有化為實際的行動。
台灣民眾最關注的健康問題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肥胖、中風、呼吸道疾病,這些都是當前十大死因的重大病症,民眾會關切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相對的民眾在關切之餘,更應該把心力放在養生、保健和預防醫學方面,源頭不顧只關心末節,當然也是導致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
反映到整個社會,也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健康甚差的現狀,社會上因為個人身心不健康引起的隨機殺人事件,弒父殺母違倫事件,攜子燒炭等悲劇事件不斷上演。而政治上更是為了黨派利益不顧是非,濫用民主,打擊異己,顛倒價值,使得社會完全失去應有的秩序,無法在常軌上運行。在政黨輪替、朝野易位之後的立法院,就非常清楚呈現台灣社會不健康的狀態。
一個人身心不健康就會產生負面思想和行為,一個社會不健康也會呈現相同的狀態,朝紛亂而負面的方向發展,最終因為建康狀況不佳而步上衰竭死亡。台灣的健康生活指標居亞太地區末三名,這是一個警訊,台灣民眾必須走出戶外,更健康的生活、更正向的思維、更善良的舉止、更慈悲的胸懷。因為只有健康的個人,才有健康的社會。在一個充滿陽光、健康氛圍中生活的人,才有快樂可言。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