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才知當家難。政府面對龐大輿論壓力,從食安、教育到供電,多個部會首長相繼改口「非事實」、「沒討論」、「沒有時間表」、「沒有百分百」,被批評為改口內閣。
以供電為例,不但蔡英文的「十年不漲電價」做了修正;經濟部長原稱兩年不缺電,也坦承「供電的確吃緊」;「今夏能否保證不跳電,無法承諾。」核二廠的2號機日前跳機,核一的1號機前年停機大修至今。台電希望最快七月用電高峰時,恢復發電。
蔡英文「非核家園」政見不能落實。環保團體批評稱:全台已有太多核電廠,「根本不缺電」,並稱新政府非但不檢討核能政策,反而變本加厲,「核災指日可待」。因此按鈴控告經濟部長、原能會主委涉及公共危險罪。
擁核與反核人士都有一套理論,也都拿得出數據來證明。但一些綠色團體都曾提過「台灣根本不缺電」的說詞,看似也言之有理。有媒體甚至說,「缺電是馬政府用來威脅國人繼續依賴核電的伎倆」;「缺電危機,是被精心製造出來的。」
我們要問的是為何許多國家繼續興建,或重新啟用核電廠,如美國,及剛發生三一一核災的日本。大家都知道核電廠危險,但核電被認為是相對乾淨能源,發電費用也較低。馬政府或各國政府所謂「伎倆」,似乎都居心不軌,欺騙人民「寧要核子不要褲子」。
民進黨選前說一套,選後說一套,未必是惡意的「伎倆」;為反對而反對,為贏得選票而開「大面額的理想性支票」,也是民主的「必要之惡」。民進黨政府其實早知支票難兌現,或恍然才明白「嘴巴講講容易」。無論何者,都是當家才知道「面對現實」不易。
台電稱今年梅雨遲到,加上氣溫提前轉熱,用電備轉容量率下修至今年新低。多年來無論哪個黨執政,台電都提出缺電危機,如果環保團體「根本不缺電」的說法屬實,那麼台電就是長期說謊,恫嚇人民。
我們認為台電應無可能膽敢如此。向來各黨政府若非被台電欺騙,就是「沆瀣一氣」,但這應該也是絕無可能的。
綠色團體的「根本不缺電」,當然也有一套計算公式。在廢核前提下,再生能源將成為重要電力來源。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預估,至二○三○,再生能源占全球供電將倍增至百分之四十。目前我國再生能源發電僅占百分之四,至二○三○要增加十倍,恐非易事。
廢核後,台灣電力需另找來源,比較可靠的是天然氣發電。天然氣以往被認為較潔淨,發電的碳排放量僅為煤炭的六成,但卻為太陽光電的六倍。在國際減碳趨勢下,天然氣無法成為發電主流。
再生能源並非基載電源,無法二十四小時穩定供電,也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太陽能有日照不穩和土地取得問題。風力等其他清潔能源發電也面臨環保問題,不但在台灣,在各國都遭到民眾抗爭。學者指出「若有不滿就抗爭,若有抗爭就停擺,再生能源也不可恃。」
如果「台灣根本不缺電」,而民進黨又「當家才知當家難」,這其中必有科學的理性與烏托邦的理想在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