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院長上課 重溫昔日師生誼 佛學院校友話說佛光山

羅佑純 |2016.05.18
2556觀看次
字級
佛學院校友話說佛光山,邀請當年開山草創時期的佛學校學生回校,星雲大師與當年師生一起合影。圖/記者邱麗玥
慈惠法師(右)與心印法師(左),多年不見的師生情誼濃厚無比。 圖/記者邱麗玥
佛學院校友相見彼此歡喜。圖/記者邱麗玥
佛學院校友搭車要離開,老師同學揮手相送。圖/記者邱麗玥
大師(左)對佛學院校友說,當年煮飯給你們吃的邰寶成(右立者)居士,今年已經九十歲了,特地來見當年的學生。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羅佑純大樹報導】佛光山叢林學院十六、十七日舉辦「校友回家」活動,由於這是叢林學院成立五十多年以來,首度廣邀校友回佛光山,大家心中永遠的院長—星雲大師,昨天特地與學生們話家常,他拄著拐杖的走入會場,台下學生高喊著「院長好」,大師也開心的說:「真心歡喜你們回來佛光山」。

十六日是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紀念日,許多曾就讀壽山佛學院、叢林學院的學生也回來慶祝,叢林學院特別舉辦兩天一夜的「回家」,邀請近四十名住持一方的學長們「話說佛光山」,大師也特別為這些學生「上課」,逾百位年過半百的法師們,一起回味當年在佛學院念書的日子。

心量成就事業

佛光山是大家的

「年輕人要多去叢林參學、開闊眼界,如果沒有參學又不自學,人生就只剩下小圈圈。」大師以自己為例,出家後沒多久,有因緣能到寶華禪寺、天寧寺參學,親近太虛大師、慈航大師等高僧,「悟一法師曾跟我說『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我只記得這句話,卻受用一生」。

大師指出,四處參學是叢林的傳統,有許多高僧也是在參學中悟道,「大家也不用擔心學生會不會被拐走,有緣來,無緣走,這就是緣起法」。大師也說,當初只是因為找不到想學道的地方,所以創立佛光山,而佛光山從來就不屬於他一個人的,是屬於佛學院畢業生、每個學長的,佛光山能擁有現在的成就,功勞也不在他,而在於所有佛光山的信徒」。

正聞出版社主編性瀅法師是第二屆佛學院學生,他昨天也代替大家問大師:「可不可以成立佛學院校友會,延續佛光精神?」大師反問大家「你們認為佛光山是誰的?如果你不認為佛光山是你的,那就不用了」。

大師也向大家推薦「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他強調,總會不屬於他的,也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的,而是屬於佛陀的,「主席是六個人輪流當,你們大學長首愚法師還是監事長」,大師呼籲,只要是認同人間佛教理念的人,都來當會員,以後參加總會活動,還可以順便開同學會。

信仰是靈魂

要為教付出

「佛教是我們的生命,信仰是我們的靈魂,今天我特別走路進來,就是要你們知道,雖然老院長已經是風中殘燭了,但是你們還有年華歲月,可以再為佛教付出」。

大師鼓勵大家,人生難得能當佛弟子,就要為佛教付出,「未來五十年,佛光山要瘦身,全世界這麼多的道場,有需要道場的人,可以來找我,我給你們。」

佛光照耀著你

熱絡歡送校友

拍完大合照,包括慈莊法師、慈惠法師等老師,心定和尚、慧龍法師等大學長,與正在念書的學生,唱著〈佛光照耀著你〉,一起歡送學長們離開,許多法師臨上車前還交代老師、同學「有空到我那裡坐坐」,五十年的師生情誼,不因時光荏苒而消失。

「很高興看到他們把在學院受到的教育,落實在弘法上」,曾任壽山佛學院訓導主任的慈惠法師,這兩天看到昔日的學生,如今在世界各地弘法有成,心裡也為他們感到高興。慈惠法師表示,既然大家有心想組織校友會,延續彼此情誼,一起團結校友的力量,為佛教再奉獻,他指示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近日整理相關資訊,希望能早日成立校友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