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說法圖
奈良時代(710~794)
麻布設色
高107公分 寬143.5公分
美國麻州 波士頓美術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據圖背面修復題記所載,有久安四年(1148)畫僧珍海擔任修護之銘文,得知此圖曾稱為法華堂根本曼荼羅,留存於奈良東大寺法華堂。
圖中央釋迦牟尼佛手結說法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頂上懸垂華蓋。兩旁配置二脇侍菩薩與聞法的菩薩和眾弟子,以及月輪中的月天。佛背後的靈鷲山群峰陡峭,層巒連綿,祥雲上湧,空中落英繽紛,樂器舞動;山間造有樓閣,表現深山幽玄的情景。背景現已變成暗褐色,推測原為青綠色,可惜幾乎剝落。
佛身著紅色袒右袈裟,袈裟田相紋以淡墨勾描。每尊像的身軀皆以丹砂或朱色暈染,再以朱線勾勒。佛的袈裟和脇侍的衣紋以碎金線描繪,脇侍身上佩戴的飾物亦飾以金箔。從其構圖和圖樣判定,彷彿是唐畫山水,故被認為是以中國唐代(618~907)繪畫為底本所作。
古德有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不要以為佛陀只有在靈鷲山上,你萬里迢迢到靈鷲山去找佛,即使到了靈山,也不見得能見得到佛陀。
佛陀在哪裡呢?佛陀在我們的心中,人人心中有個靈山塔,只要把自己的心修好,心中的自性佛就會現前。摘錄《星雲大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