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坐像
九世紀
片岩
高82.5公分
印度比哈爾邦出土
美國加州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金剛座上、菩提樹下證悟成佛。
他悟道成佛,到底悟到什麼?
佛陀悟到的就是緣起法,也就是悟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悟到宇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能單獨存在,悟到宇宙萬有是彼此相互關係的存在。
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認識因緣法,必能時時心存感恩,感恩國家社會,感恩大眾的成就,我們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所以,佛與凡夫的差別,只在於一個悟與迷的不同而已。
摘錄《星雲大師全集》
佛坐像
九世紀
片岩
高82.5公分
印度比哈爾邦出土
美國加州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印度比哈爾邦(Bihar)出土。主尊釋迦牟尼佛螺髮稠密,髮際線較低。鵝卵形臉,現白毫相,眉細目長,凝視下方,表情肅穆。著袒右袈裟,全身平滑帶有光澤,下襬覆於台座上呈扇狀。右手施觸地印,左手置於腹前,結跏趺坐,掌心和足底均刻有千輻輪相。
佛頭光呈三圈同心圓,外圈飾火焰紋,中圈刻扭轉的花環,內圈素面無飾,邊緣刻銘文,頭光頂端懸垂菩提枝葉。
佛座椅背兩側各雕一隻護法神獸,均背向佛陀,口吐珠串,舉前爪,以後腿站立。台座下以立柱隔出三個方形龕,中間和右側兩龕雕蹲獅,左側龕內刻一虔誠合掌禮敬佛陀的比丘,可能即為造像功德主,從方龕下緣供養銘文得知功德主為長老般若婆羅拔(Prajnaprabha)。
主尊佛像採用高浮雕手法雕琢,襯托淺浮雕背景構圖。造像姿態端嚴,輪廓清晰,外表光滑,酷似拋光之金屬作品,展現波羅王朝(Pala,約8~12世紀)精湛之雕工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