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佛光山 成就心靈偉大工程

羅佑純 |2016.05.17
1855觀看次
字級
這場「話說佛光山」是由光中文教中心執行長慧寬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擔任主持人,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麗雲、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前省議員陳洦汾、節目製作人周志敏、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前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藝人澎恰恰等人,分享他們與大師、佛光山的故事。 圖/楊祖宏

 【記者羅佑純大樹報導】這場「話說佛光山」是由光中文教中心執行長慧寬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擔任主持人,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麗雲、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前省議員陳汾、節目製作人周志敏、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前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藝人澎恰恰等人,分享他們與大師、佛光山的故事。
慧寬法師強調,「今天的與談人都是佛光山的好朋友,不完全是佛光山的信徒」,鼓勵大家輕鬆聊聊往事。

項國寧 喜悅媒體人

項國寧表示,二○○○年四月一日創辦《人間福報》,當時內部曾思考,是否要動用資源「幫忙」辦報?許多人認為「只要是大師要做,有什麼不可以」,「所以決定跟佛光山合作」。
「大師說他是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人生,其實《人間福報》也是」,項國寧指出,大師創辦《人間福報》時,台灣媒體環境其實很艱險,身為台灣媒體界的新手,《人間福報》始終堅持不要腥羶色,走出不一樣的路,實在不容易。
「同樣在媒體工作,為什麼在福報工作的人,反而能保持喜悅?」項國寧不只一次思考這個問題,他認為,因為福報人都能做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他表示,今年是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我相信《聯合報》與《人間福報》,還有未來五十年要走」。

周志敏 拍出經典作

今年八十九歲的周志敏,民國六十多年因為朋友介紹,到佛光山拍一集《愛心》,當時大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依空法師協助她拍片,節目播出後獲得很大回響,之後她幫大師錄製《每日一偈》、《信心門》、《六祖壇經》等節目,在只有老三台的時候,她是讓大師遊走三台的幕後推手。她也分享與大師到泰北、大陸考察的往事,大師還鼓勵她製作《大陸尋奇》,成為她人生最重要的作品。

汾 人窮志不窮

省議員陳洦汾從小家貧,但他人窮志不窮,靠自己努力苦讀,拿到師範大學畢業證書,大師鼓勵他「窮沒有關係,只要你肯努力,自然會有人支持你」。
二十八歲競選省議員時,大師幫他拉票,也展開他為民服務的人生,他說「人生最感謝的人是星雲大師」,所以大師當初委託他以合法的方式拿到佛光山身分證,陳汾二話不說地承擔責任,並順利拿到台灣省政府核發的第一張寺廟登記證。

李焯芬 讚頌佛陀館

前香港大學校長李焯芬原是念地質、水利工程,曾參與三峽大壩工程,「人家說三峽大壩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水利工程,我覺得佛陀紀念館也是最偉大的工程,因為佛館做的是心靈工程」,他強調,大師不是靠佛光山的建築復興中華佛教,而是透過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來弘揚佛法,「建築會成住壞空,但文化是永久流傳的,這是大師很厲害的地方」。

林聰明 三好辦教育

「因緣不可思議,我因為參拜佛指舍利而吃素,我擔任公職時與佛光山接觸最少,但是退休後的日子,卻是奉獻給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提及,當初從公職退休後,大師不只一次親自打電話給他,希望他能來擔任南華大學校長。
大師一生推廣人間佛教,林聰明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在校園裡推動人間佛教,所以他在校園裡推動正念課程、三好燈,隨時提醒自己行三好,大活動都要以三好為創意根源,意外降低學生負面情緒,成為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品德績優學校,「我希望未來能把『三好』融入生命教育裡,並推廣到全台」。

趙麗雲 打造幸福路

趙麗雲笑說,雖然親近佛光山二十多年,但是直到十年前因為主持《佛光四十》,才真正認識佛光山,當時她以為佛光山已經到顛峰了,沒想到十年來,大師又寫下許多創舉,包括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佛館落成、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她認為,大師在打造一張名片,一張涵載著人間佛教、台灣、尊重與包容的名片,用於兩岸和平、文化復興、人人幸福之路。

澎恰恰 四年一甲子

「與佛光山結緣才四年,但是佛光山給我六十年來最大的力量,往後每十年,我會來報告這十年與佛光山的故事」,澎恰恰感謝大師去年願意在大覺堂幫他皈依,他昨天也唱了〈陽光和小雨〉,「對我來說,佛光山是陽光,大家是小雨,陽光和小雨,離不開我和你」。

慈容法師 使命必達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被慧寬法師臨時點名,上台分享佛光山開山故事,他表示,原本只是要辦萬人歌頌佛陀音樂會,沒想到大師卻說:「開山五十年了,就要回顧五十年」,因為大師一個指令,他只好努力去做,他笑說:「我這幾天都在後面跑步」。
慈容法師跟隨大師六十多年,佛光山開山之初,他曾在大師與蕭頂順旁邊,聽他們一個講國語,一個講台語,兩個人語言不通,仍然可以討論工程的往事,他也與大眾分享一起蓋龍亭、不肯走的地藏菩薩等開山故事,佛光人聽得津津有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