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弘揚佛法 翻轉人生

杜憲昌 |2016.05.17
1120觀看次
字級
澎恰恰(左起)、鄺美雲、嚴崔常敏、陳秋琴、依來法師、永光法師、滿謙法師、蕭碧涼師姑分享心得。 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杜憲昌大樹報導】「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所願?佛光普照五大洲!」佛光山立足在台灣,放眼看世界,自一九八八年設立海外第一座道場西來寺,近三十年時間,弘法道場已然遍及全球各地。昨天B場在佛館五觀堂進行的「話說佛光山」座談,特別邀請了多位法師與佛光人,和信眾一起來分享在海外開疆闢土的艱苦與歷程。

座談會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澳洲中天學校執行校長陳秋琴共同主持,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海外都監院院長滿謙法師、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佛光山檀講師嚴崔常敏、大慈育幼院院長蕭碧涼以及藝人澎恰恰等共同與談。

鄺美雲 變得快樂

昨天上午才從香港趕來的鄺美雲,談到與佛光山的因緣表示,一九九七年是她人生的最低潮,當時想尋求從佛書得到解脫,但卻都看不太懂,後來朋友告訴她星雲大師將到香港,就特別去找了《迷悟之間》等著作來看,二○○○年正式皈依大師。「可以說,我的人生其實是自皈依大師、成為佛光人之後變得快樂,也才不再是個『容易受傷的女人』。」鄺美雲說,因為大師鼓勵她「度有緣人要給學問」,所以她現在大陸已經辦了五十六所希望中小學,益發覺得自己獲益良多。

陳秋琴 四給結緣

陳秋琴自嘲他們一家人是「出了國門,才入了佛門」。原在台灣擔任教職的陳秋琴,在移民澳洲之後,原已淡入家庭,但因為中天學校的創校,因緣被延攬任教,某日時任校長的慈容法師給了四位任教老師上書有「四給」的結緣品,短短四句文字,卻讓他深受感動,因而種下學佛的因緣。陳秋琴說,海外弘法可以說是從無到有,但因為大師的一句弘法要走出去,所有法師都是全力以赴,辦道場、組佛光會,而如今佛光山弘法道場遍及全球五大洲,則更是印證了大師所說佛光山是集體創作的成果。

蕭碧涼 孩子最多

蕭碧涼在佛光山三十五年,從大慈育幼院的孩子到松鶴樓的長者,從小至老、至殘疾、至清寒,全都是她關照的對象,也因而被笑稱是「最多孩子的媽」。蕭碧涼昨以一慣幽默戲謔的語法,陳述她與佛光山的因緣,自我解嘲當初因為貪圖三百元就有四餐一宿所以就被遊說參加了佛光山朝山團,又因為愛亂晃,晃到大慈育幼院被要求幫忙帶一下孩子,結果這一幫忙竟就幫了這麼多年。依來法師則更評蕭碧涼是「身外出家,心在佛門」,實堪稱人間佛教例證。

永光法師 落實宗旨

「慈善是方便,文化是根本」,佛光山海外弘法工作,文化與慈善占相當比重。曾奉派菲律賓先後達二十餘年的永光法師表示,海外弘法最困難在風土民情不同,但佛光山以教育弘揚佛法,卻是為許多人翻轉了人生。十年前宿霧慈恩寺開始訓練天主教徒演出佛陀傳,使得他們有機會得以遠赴海外許多國家演出;現在佛光山在菲律賓還設有光明大學,讓有才能的貧苦家庭孩子可以繼續學習,這除了是大師「不捨眾生」的慈心悲願,更是佛光山四大宗旨的落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