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宇中醫師 教你買對&吃對中藥 陳玲芳 |2016.03.19 語音朗讀 48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羅明宇中醫師建議民眾購買中藥材時,不妨請你相信的中醫師推薦值得信任的中藥房。圖/本報資料照片 羅明宇中醫師教你如何買對及吃對中藥。 圖/羅明宇提供 民眾購買中藥材時,要挑選信譽好、有包裝標示的。圖/本報資料照片 選購紅棗,外表最好充實飽滿,顏色自然而稍顯暗沉。而且,有籽的紅棗比較好。圖/本報資料照片 購買當歸,以顏色呈現乳白色、香味自然濃郁最好。圖/本報資料照片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白蘿蔔。圖/本報資料照片 濕熱病患者應忌食辛辣、油膩、煎炸食品。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記者陳玲芳 圖/本報資料照片 很多人覺得吃西藥會對身體有負擔,於是開始改吃中藥。事實上,比起西藥,吃中藥的規矩及禁忌又更多,像是「水煎藥一定比科學中藥好嗎?」、「怎麼買中藥比較安全?要怎麼保存?」、「過期中藥該怎麼處理?可以長期服用嗎?」佳禾中醫診所院長羅明宇說,這些都是國人常遇到的問題。 拒買來路不明中藥材 羅明宇中醫師說,台灣因為受限於氣候緣故,大多數的中藥材都是仰賴進口,而高達約八成五都來自中國大陸。二○一三年綠色和平組織對中國的中藥房進行檢查,對六十五個常見中藥材做中藥材農藥汙染調查報告,發現其中四十八個樣本有農藥殘留,而二十六個樣本中檢驗出六種禁用農藥,還有些是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劇毒的農藥。 對於消費者擔憂藥材安全之問題,其實衛生署(衛福部前身)之前就提出過「建構中藥用藥安全環境」計畫,規畫中藥品質科學化的規範,實施中藥材重金屬、農藥殘留、包裝標示、微生物等檢測規範,執行狀況有大大降低中藥材誤用、混用之情形。 此計畫有三階段,第一階是中藥材之包裝標示,確保產品責任歸屬;第二則是黃麴毒素、重金屬等訂定規範,確保使用安全;第三是中藥材的源頭管理,對文書認證以及落地追蹤等工作,就可追溯源頭。羅明宇強調,國內的濃縮中藥,只要是通過GMP認證的藥商所生產,所有製造流程都有嚴格控管,民眾不必過於擔心。 那麼,民眾該如何確保自己不會購買到劣質的中藥材?羅明宇說,只要民眾避免在路邊攤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材,盡量找信譽好、有包裝標示的中藥材,有問題才能追溯源頭。此外,目前在台灣買到的中藥材,都有政府及藥廠的把關,要買到劣質中藥的機率較低。 他提醒,需特別注意的是,台灣民眾到大陸旅遊,喜歡在觀光地區購買便宜的中藥材,呼籲民眾別聽信無從查證的消息來源,別在觀光地區或夜市購買中藥材,應找信譽好、合法的藥廠,才能確保購買的中藥材安全。 慎選來源 並檢查包裝標示 羅明宇中醫師將民眾買到的中藥,大致分為傳統「劑型」與「飲片」兩種: 傳統劑型的像是藥丸、膏、散、單等,最好挑GMP藥廠製造的藥品,不要買藥房配製或偏方。GMP藥廠製劑時,成分的調配比例已標準化,較能掌握藥效。 飲片型、經過炮製的藥材,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藥房選購,多觀察藥材是否冷藏保存、配藥人抓藥時有無戴口罩及手套。 羅明宇表示,最保險的方法,是請你相信的中醫師推薦值得信任的中藥房。中醫藥委員會規定八十一種中藥飲片,需標明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限、廠商及地址等,建議民眾先檢察有無包裝標示再購買。 不論哪種劑型,千萬不要選購來路不明的藥品、偏方。 從外觀上判別 貴的不一定好 傳統劑型經過加工製造,從外觀很難辨別好壞;而飲片只要仔細聞問,就能知所優劣。 一、顏色:太鮮豔、或純白無瑕的中藥材大有問題,可能燻過硫磺或加了漂白劑,像是枸杞,最好選暗紅色,而不是豔紅色的。 二、聞味道:中藥材畢竟多是植物,會散發自然的香味,若飄酸味可能燻過硫磺,有霉腐味可能發霉了。 三、檢查新鮮度:首看乾燥度及脆度,藥材微濕鬆軟,腐敗較快;質地偏軟、細屑多的暗藏儲放過久的危機;再看有無發霉、蟲蛀、蟲卵、灰塵附著。 不必迷信「貴的一定好」,有些中藥材的等級,只是外觀好不好看或大小有異,療效差別不大。但也不要貪小便宜,價格太便宜,可能是藥商淘汰、或被過度加工的劣質品。多方詢問,藥材的行情會逐步清晰。羅明宇表示,即使買到質優、新鮮的藥材,若不好好保存,仍會敗壞變質。 觀念導正 不要自己當醫生 至於如何吃對中藥,羅明宇中醫師也提醒幾個觀念。首先,無需天天進補。傳統說法,吃中藥「有病治病、無病養生」是錯誤觀念。不論中藥或西藥,「凡藥皆有毒性」,有毒的東西就不該天天吃。無論多溫和的中藥,長期吃下來,仍有毒素累積在體內,因此建議有病再求醫吃藥治療即可。長期服用中藥的民眾,與醫生討論後,最好約幾個月停藥一段時間,減少毒素積存在體內。此外,不要自己當醫生。 中藥的用藥原則是「辨證論治」,依照個人不同體質、症狀、生活型態為病患「量身訂做」藥方,並非同一帖藥方人人適用。甚且,中藥藥性很複雜,像是補藥,至少分成「補血」與「補氣」兩種,氣虛的人吃了補血的藥,反而容易上火。羅明宇提醒,病患是哪種體質、適合服用何種藥材,皆需專業醫師判斷,「民眾不要自己當醫生,也不要讓人隨便把脈、聽信偏方。」 他強調,對自己吃的中藥,多點認知及警覺,才能為健康多加一層防護網。 常見六種藥材,如何精挑細選? 1. 紅棗:外表最好充實飽滿,顏色自然而稍顯暗沉。而且,有籽的紅棗比較好。專家認為,去籽的紅棗可能在處理過程中被汙染。 2. 枸杞:顏色以暗橘或暗紅色較保險,別買太鮮豔或味道有酸味,而外型以圓圓胖胖較大顆為佳。 3. 黃耆:觀察黃耆的橫切面,愈平整愈好,而中間若有白色菌絲,可能已經發霉。此外,聞香味,帶有淡淡甜甜香氣最好。 4. 當歸:大片,且外觀完整較好,有斷裂、斑點遍布或蟲蛀,都屬劣質品。顏色呈現乳白色、香味自然濃郁最好。 5. 何首烏:與有毒的黃藥子外表相似,常有民眾誤食中毒。其實,何首烏的表皮較光滑,而黃藥子的外層有一粒粒隆起的疙瘩,民眾要小心辨別。 6. 山藥:顏色呈現米黃、帶點暗沉的自然色。特別提醒的是,山藥與木薯(生食有毒)外型雷同,誤用率高,要小心選擇。 飲食禁忌 服用中藥時 注意事項 羅明宇說,中醫非常強調服用中藥的「忌口」,指的是治病服藥期間的飲食禁忌,因為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不一樣的性能,對疾病本身,或是藥物的治療作用,均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服用中藥學會「忌口」,有一定道理。 飲食禁忌包括「病症」食忌和「服藥」食忌。病症食忌是根據疾病性質來講究「忌口」,像濕熱病應忌食辛辣、油膩、煎炸食品,而寒涼症就應忌食生冷、寒涼的東西,像是高血壓屬於濕熱病,就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進補藥材性燥,不適合此時補養;而消化性疾病屬於寒冷症,就應避免寒性食物。 而服藥食忌是根據中藥材來講究忌口,比如服人蔘時忌黑豆、甘草或白蘿蔔,否則會降低人蔘的藥性;服中藥補血時不要喝濃茶,因為濃茶裡的鞣酸,與中藥同服會降低療效,應以喝白開水為主。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特別是熱性病症,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否則會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 羅明宇提醒,為讓中藥達到最佳療效,服用中藥時,一定要特別詢問中醫師飲食的禁忌。以下列舉民眾服用中藥常見四大禁忌: (一)服中藥補血時不要喝濃茶:因茶葉裡含有鞣酸,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 (二)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白蘿蔔:因白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蔘等滋補類中藥時,吃白蘿蔔會降低補藥的效果,影響藥物的補益作用。 (三)患消化道疾病忌吃寒性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在服用健脾、溫胃或胃藥時,最好避免服用寒性食物及難以消化之糯米、豆類等食物,否則會刺激胃腸,使所服中藥不能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四)高血壓患者禁吃燥熱補品:因高血壓患者原本血壓就容易上升,若再服用較燥的進補藥材,血管會擴張,當血流加大,就容易造成血壓上升。 前一篇文章 想活得久,要先睡得香 下一篇文章 3種護眼操 助你改善視力!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立夏時節養心安神 吃苦瓜消暑降火氣【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吃健康蔬食救地球 北榮從員工餐做起植物性飲食可護腦 延緩老化預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