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不刷牙 酸民眾蛀牙高風險

陳玲芳 |2016.03.15
195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最新口腔保健調查發現,逾九成民眾認為「餐後潔牙」很重要,卻只有不到三成民眾能做到。調查請受訪者回想「上一次用餐後所做的第一件事」,高達七成都回答看電視、滑手機與聊天,而非潔牙。牙醫師提醒,小心成為名副其實的「酸民」,成了齲齒的高危險群。

三月二十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Extra益齒照護網與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合作,進行「國人潔牙習慣最新調查」,昨日公布調查結果,揭開國人潔牙習慣迷思、公布「酸民酸世代」高風險群。

潔牙調查透過網路問卷,針對全台三百名、二十至五十歲民眾進行,結果發現,經常外食,應酬聚會不斷,加上喜歡吃零食、喝飲料等,一天不只三餐,忽略吃完、喝完後潔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酸民」。至於吃完東西未立即潔牙的主因,多數人都說「沒有這個習慣」。

調查指出,逾九成民眾認為餐後潔牙是很重要的事,卻僅有不到三成的民眾用餐後會立即潔牙;認為餐後潔牙很重要的主因是「可去除齒縫卡菜渣(八成七)」,其次為「預防口腔疾病(八成四)」。

調查同時發現,餐後立即潔牙習慣的民眾,近四成六誤認「只要喝水漱口」即可達到潔牙效果。超過六成民眾,餐後間隔刷牙時間,超過十二小時。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恒惠表示,國人經常外食、聚會不斷,又喜歡零嘴、飲料,不知不覺中,一天進食超過五次,餐與餐間隔時間可能只有兩小時,刷牙間隔時間卻長達十二小時,口中食物殘渣隨著時間滋生細菌,產生牙菌斑侵蝕牙齒。

蔡恒惠提醒,進餐次數多,口中隨時殘渣,一旦口腔長時間呈現酸性狀態,讓蛀牙菌侵蝕琺瑯質,吃完東西後十分鐘,口中酸性達到高峰,是潔牙的黃金時間。

蔡恒惠說,清水漱口,水為中性,無法中和口腔酸鹼值,不能清除卡在齒縫的殘渣,對口腔清潔無實質幫助。若不方便立即刷牙,可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大量分泌,中和口中酸性,再以含氟牙膏,將牙齒表面刷乾淨,降低牙菌斑附著。

愛牙四守則

1.定期口腔檢查。

2.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3.每天使用牙線、牙線棒。

4.吃完、喝完嚼無糖口香糖或用漱口水。

資料來源/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恒惠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