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尚未成形,「交接」動作已展開。蔡英文宣布長照政策,經費來自指定稅收及公務預算。開始展開產業之旅,將陸續公布產業政策,法規調整、產業轉型、勞工與環境都是重點。
老年社會長照,牽動政府財政;中生代減輕養顧重擔,才能放心打拚,帶動經濟及社會各方面發展。蔡英文率先推出長照政策,有執政的前瞻性。雖然台灣經濟前景艱困,但給了產業之旅一個好的開始。
相較於蔡英文的「總統高度」,新國會開議後,民進黨及親綠立委顯得急切、躁進,聚焦邊緣議題,所提多指轉型正義,較多象徵意義;有實質作用的民生、財經政策相對闕如。
入春後霧霾來襲,先是北部天空霧茫茫,接著是中南部,形成境內、境外雙重汙染。奇美醫學中心醫師表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可能多和細懸浮微粒(PM2.5)有關。比起空汙與疾病問題,修法廢除國父遺像,廢止《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顯然尚非亟需待辦事項。
民進黨看重《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規範看守政府,被批評有如「防小人」,有違憲之虞。立法院長蘇嘉全表示,立法目的不是只適用這一屆,是為國家長遠計。此說毫無疑義;但如此急切推動,對政策輕重緩急的拿捏,與民之所需相違。
有立委批評,政府長期不重視原住民文化的轉型正義,護照內頁使用達悟族圖騰照片,未徵詢達悟族意見。這張照片是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外交部表示,印製時有跟原創者洽著作權,並無違反著作權。轉型正義近年不斷提出,國會變綠後,更是議案湧現,但轉型正義的定義反而模糊。
政黨第三次輪替,民進黨二度執政。若加計李登輝擔任總統十二年,近三十年政府的施政,如長期不重視原民文化等,兩黨都在「歷史共業」中。政府交接之際,近日出現一些議題,正可思量此共業。
雙北和高雄過去積欠鉅額勞保費,馬政府修法全改由中央負擔,也補貼欠款,但各市須逐年還款。高雄市喊窮欠繳,指中央補貼不公,要求和台北市一樣多。台中市長林佳龍要求中央「放權讓利」給地方,部分縣市首長有同感,認為能形成拚經濟的正向循環。
財政收支劃分爭議多年,當政府被批評重北輕南時,其中有藍綠色彩閃爍,未盡公允。現在的「中央」應非林佳龍、高市府喊話對象,畢竟有爭議事項,看守政府不能辦理,要留待新政府。綠營執政縣市大增後,中央地方多有磨合不良,政黨輪替,全面執政,應是有效解決問題之始。
新政府及親綠政黨的兩岸主張,將改變兩岸關係。有立委質詢稱,國際賽事對岸是中國隊,我們是中華台北隊,沒有對等尊嚴;按馬政府九二共識邏輯,對岸應叫「中華北京」。該立委自稱是台獨,相對的則是「華獨」。
兩岸關係發展,有不得不然的「名義咀嚼」,但立委以文字逞口舌之辯,看不出深度。要如何維持現狀,衝撞是一種方式,共生也是一種方式。如今台灣的當務之急,絕非政治衝撞,就如安倍晉三推動日本「正常化」。挽救經濟上「失落的二十年」,人民將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