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前總統出書,書名叫《餘生》,乃由其之前的日文著作翻譯而來。在不少日本右翼分子看來,李登輝正是在台灣延續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餘生」,而李登輝在新書發表會上所謂「那些認為釣魚台屬於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是無知政客」的說辭,更將其日本軍國主義的情結表露無遺。
然而除了這番關於釣魚台的言論之外,李登輝藉由發表新書做出的更重要的表態,則是他聲稱在最後的餘生為台灣指點的出路。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李登輝擔任總統整整十二年,對台灣二十餘年來各方面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他一路以來為台灣鋪排的路線,至今仍繼續操控台灣的政治走向。
李登輝的路線,一言以蔽之,就是相信中國必崩潰,台灣可以利用國際強權的角力,最終實現獨立。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直選,李登輝不顧大陸反對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當時一度引起台海危機,卻也是李登輝聲望達到巔峰之時。然而沒多久後,大陸便與美國發表聯合公報,柯林頓總統明確表示反對台獨,接著李登輝便拋出俗稱兩國論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岸官方自此冰封近十年,而為李登輝起草兩國論者,正是如今當選總統的蔡英文。
值得注意的是,李登輝在這次新書發表會上,特別強調他從未主張台獨,而是主張「中華民國台灣化」,他甚至表示中華民國確實擁有台灣的主權,即便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並未申明將台灣歸還給誰。乍看之下,李登輝似乎成了中華民國的捍衛者。但翻開新聞資料,我們卻又赫然發現,李登輝在卸任總統後便說「中華民國根本不存在」,而且至今為止,他都反對他任內主導修正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否認九二共識,堅持兩岸是台灣和中國兩個主權國家的關係。
既然如此,何以李登輝不乾脆主張廢除中華民國憲法、宣布台灣法理獨立,反而還口口聲聲否認自己支持台獨呢?原因無他,正是因為他心裡明白,一旦台灣法理獨立,便會激化中共強勢,使台灣失去國際支持。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台獨變成「只能做不能說」。因此只好在教育上繼續去中國化,甚至變本加厲,使得年輕一代產生愈來愈濃的反中、仇中心理。
就在前面所提李登輝聲望最高的九○年代中期,一些台商便看出中國崛起的趨勢,希望進軍大陸市場。但李登輝卻祭出「戒急用忍」,對兩岸交流做出種種限制,錯失了台灣一代人發展的機遇。李登輝路線無法回應中國崛起的現實,只有不斷催眠台灣人相信中國必崩潰,不讓台灣人看清兩岸的局勢與世界的真相。
這條路線在李登輝卸任總統之後,繼續由民進黨的陳水扁繼承,並於二○○四年達到最高點。到了馬英九上台開放三通後,李登輝路線一度走入歷史,然而隨著「太陽花」運動爆發,李登輝路線又死灰復燃。
李登輝《餘生》,卻希望成為主宰台灣命運的力量。深盼國人能以理智來尋找自己的道路,勿因一位老人的餘生而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