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創辦人兼總裁張榮發日前逝世,享壽九十歲。白手起家的張榮發,憑著鋼鐵般的意志,以一艘中古雜貨輪發跡;登上世界船王寶座,也累積巨額財富。他生前就宣布要把財產全部捐給基金會做公益,因為「錢財是天下流轉的,非個人所能占有。」他立足台灣,放眼全球,濟世救人的善心,為社會留下典範。
生於日治時代昭和二年的張榮發,十八歲第一次上船,從小船員做起,歷經無數驚濤駭浪;最後創建橫跨海陸空,據點遍布全球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的長榮集團,一生不屈不撓、突破萬難,正是台灣精神的寫照。
俗諺「行船人三分命」,說明了在討海人的危險與辛酸。張榮發的父親、大哥、二哥都在船公司工作,註定了他這輩子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從小受日本教育的他,光復初期因為不會說國語,曾短暫失業一陣子,沒有人料到日後這個「海洋之子」歷經磨難,成為世紀船王。
沒有背景的張榮發,在創業過程中吃盡苦頭。長榮海運創辦初期,沉重的財務負擔一度讓他喘不過氣來。走投無路之際,他向當時往來的彰化銀行借錢,卻碰一鼻子灰;後來幸經日本丸紅商社伸出援手,讓他渡過難關,後來長榮海運業務上軌道,不到一年他就還清所有欠款,也特別感念日本幾位協助他的貴人。
一九七九年,長榮海運成為全球第一家打破百年運盟壟斷遠歐航線的船公司。張榮發曾說,這麼多挑戰中,開闢歐洲定期航線遭運費同盟圍剿,最為驚險。「別人三個月就倒了,我撐了三年還沒倒。」「當時盟外船根本無法打進歐洲航線,百年歷史的運費同盟全力封殺,長榮完全靠最優服務與合理價格突圍。」在他堅強的意志帶領下,長榮集團創下許多第一。他也常提醒國人,「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
在大海中接受大自然無情的考驗,張榮發把金錢看得很淡。篤信天道的他常說,「看錢不重,救到人很高興。」從九二一震災、八八風災到日本三一一災難,張榮發均慷慨解囊,並積極協助重建。
依《富比世》雜誌統計,張榮發的身價約十六億美元(相當新台幣五百三十九億元),儘管擁有傲人財富,但他早就把錢財視為身外之物,死後不會把財產全留給子孫,而是回饋社會。他生前曾表示,「我沒有把財富看得那麼重,每個人一輩子能花的,其實有限。」他認為,「留太多財產給子孫爭吵,很不好。」在貧富差距兩極化的社會中,這樣的財富觀,正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具體展現。
時下年輕人創業或就業,會遭遇一些困難,抱怨22K低薪瓶頸;然而,半個世紀前白手起家的張榮發,從默默無聞的小船員做起,最後創建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張榮發當時所處的環境比現在艱困百倍,他抓住機會,開創自己的舞台;他的成功絕非僥倖,他鋼鐵般的意志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