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當孩子懂得冷靜思考解決之道,有勇氣去面對及處理問題時,
一定會變得愈來愈堅強、愈來愈自信,也會愈來愈快樂!
圖/林家羽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前天晚上,我和先生坐在飯廳聊天時,女兒也湊過來跟我們一起聊。她說,有兩個女同學各自向她借了四十五元去買點心吃,可是過了幾天,其中一個同學還她四十五元,另一個同學卻只還她二十元。女兒疑惑地詢問為什麼,對方卻表現出「反正就是這樣」的態度和表情,讓女兒心裡覺得很不高興。
聽了女兒的話,我和先生就告訴她,如果下次同學又向她借錢,就直接告訴對方:「我爸媽規定我們不能借錢給同學,所以我沒有辦法借給妳。」這樣就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情了,同時,告訴女兒要提醒那位還欠她二十五元的同學,必須把錢還給她。
隔天早上,女兒和其他孩子發生了一點口角,當下情緒大爆發,整個早上完全無法平靜下來,於是我們就讓她晚一點再上學,耐心陪在她的身旁安撫她。透過談話的引導,才知道原來前幾天女兒的好朋友或許是出於無心,不小心用力拉扯到她的頭髮,讓她直到現在頭皮還很痛。心中累積的負面情緒一旦爆發,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委屈難過的眼淚撲簌簌地直流。
安撫完女兒之後,我發了封信件給學校的副校長以及女兒的班導師,向他們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而這兩位優秀的教育者花了一點時間與我女兒聊,引導她思考該怎麼靠自己解決問題。我非常認同他們兩位的做法,因為不論父母或師長,都沒有辦法一輩子不斷幫孩子解決問題,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協助孩子建立起面對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副校長、班導師與女兒談過之後,快下課時,老師請來兩位女同學,和女兒進行三方對話,老師則站在遠處,不直接介入。這一次,女兒當面和兩位同學好好地說清楚、講明白,並表明希望在周末之前能把二十五元拿回來。
其實對大人來說,四十五元連買份早餐和咖啡都不夠,然而,這次的事件卻是個寶貴的經驗,更是一個機會教育的好時機,讓我們能夠透過實際案例來引導孩子思考,一步一步陪著她克服心裡的障礙,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讓她變得更加堅強,並懂得如何自我保護,不讓自己因為別人的行為而成為一個受害者。
我覺得如何透過日常生活所發生的各種事件,幫助孩子得到實際的成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父母或師長不要急著為孩子出面處理,而是應該透過引導讓孩子們明白,當問題發生時,不是只能一味地感到委屈、難過,而是應該要正向思考,將每一次的事件當成是自己學習與成長的好機會。
相信當孩子懂得冷靜思考解決之道,有勇氣去面對及處理問題時,一定會變得愈來愈堅強、愈來愈自信,也會愈來愈快樂!
心情小語:不論父母或師長,都沒有辦法一輩子不斷幫孩子解決問題,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協助孩子建立起面對與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