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食情 深藏不露的菜薊
在德國初次見到菜薊時,對長得如花似劍的它,完全束手無策;往往遲疑良久,還是不敢買它,花了錢卻不知該如何下手。
直到一次和義大利裔美國老闆赴德出差,他點了喜愛的菜薊披薩分享,我終於嘗到好奇多年的陌生菜,酸酸的口感加上顏色,總讓人聯想起筍絲。
之後,我尋找如何料理菜薊,讀過一位名廚寫書淺談,表明用蒸的最好吃,根本不需要傳統方式;而對於所謂的慣用方法,書中卻隻字未提。
但我終究禁不住菜薊長久以來的誘惑,一日帶它回家土法煉鋼。層層保護硬梆梆的花瓣被我一片片剝落,搞不清楚狀況的我把食用部分也削得所剩無幾,然後胡亂丟入沸水滾了半天,結果可想而知是一敗塗地。
有了那次慘痛的失敗實驗,我對菜薊從此敬而遠之,沒興致再動手處理,直接買市面裝罐的成品代替。
一回收看BBC專業廚師競技節目,評審以菜薊作為參賽者技能鑑定的考題,看誰能當場正確無誤處理,我才意外習得訣竅:以刀先去掉長柄,再把花朵的硬瓣逐片去除,待包裹於中的花蕾現出,再小心削掉外圍的粗糙纖維成球狀,對切放入加有檸檬汁的冷水中,防止接觸空氣久置變色,就大功告成了。
儘管我如願學到處理要領,但挪威的菜薊仰賴進口,新鮮食材所費不貲,還是買現成的省力又經濟實惠。改天心血來潮買新鮮的,再來自我評鑑學習成果。
而我一直以為菜薊純作食用,竟在愛爾蘭一座百花怒放的皇家花園中意外發現了它,高大的枝葉上花朵肥碩,幾朵布滿紫色藤鬚般的花蕊隨風搖曳生姿,既可觀賞又能食用,深藏不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