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上呼吸道暢通 百病不生 文/趙哲暘醫師 |2015.08.29 語音朗讀 73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保持上呼吸道暢通 百病不生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本報資料照片 要避免顎骨變小或是促進顎骨發育,必須大量咀嚼,吃有機食物、全食物。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本報資料照片 想要不缺氧,從小養成大量咀嚼和細嚼慢嚥的好習慣。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本報資料照片 文/趙哲暘醫師 人終究會走向衰老,到了七老八十,彎腰駝背,走路緩慢;站不穩,坐不舒服;說話慢,記性也變差;晚上不容易入睡,清晨卻早早醒來;常腰痠背痛,慢性疾病也逐漸出現。身體愈加衰敗,上醫院成家常便飯,病痛似乎更不容易好。 衰老是人們一輩子最擔心的事,卻是一出生就必須直直向前的目的地。年老是躲避不了的,可是生命品質卻非必然跟著身體老化一起衰敗,只要破解身體老化的關鍵,隨時避免造成身體衰敗的不良習慣,甚至,只要掌握竅門,便很容易擁有健康身體與良好的生命品質。 在長期觀察與臨床治療的成果中,我發現生命品質與呼吸能力卻有絕對關係,而呼吸能力又和上呼吸道是否暢通息息相關,上呼吸道的鼻道與咽喉氣道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當人的鼻道與咽喉氣道狹窄,不僅容易鼻塞過敏、睡覺容易打鼾,甚至會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空氣不容易進到身體裡,呼吸將變得急促,身體開始缺氧,不僅人沒有精神,慢性與精神疾病可能出現,也會導致肌肉鬆弛,體態與自律神經不平衡。由此可知,上呼吸道一旦出問題,將百病叢生。 上呼吸道狹窄是缺氧的關鍵。現代人容易鼻塞、鼻過敏、打鼾,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非常高,這些上呼吸道狹窄或容易阻塞的問題,嚴重影響空氣進入肺部的能力,也因此讓呼吸方式惡化,導致慢性缺氧。 大量咀嚼有益健康 上呼吸道是身體健康的鎖鑰。牙齒周圍上下顎骨包圍著鼻道與咽喉氣道,上呼吸道狹窄是因為上下顎骨狹小,原因可能是老化與骨質疏鬆,也可能是小孩子習慣精緻食物,發育過程缺乏咀嚼,使顎骨發育不足。 要避免顎骨變小或是促進顎骨發育,必須「大量咀嚼」,吃有機食物、全食物,一方面避免加工食品危害身體,耗氧過量;一方面可以吃到食物的原味,獲得食物真正的價值。 全食物需要更加大量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而大量咀嚼才是讓顎骨發育,甚至維持顎骨型態的關鍵,所以小孩出生四到六個月就要有嚼食馬鈴薯、地瓜、紅蘿蔔、白飯等固體食物的能力,鼻道才會暢通,鼻子不容易過敏,打鼾機會減少,不容易胃食道逆流,新長的牙齒才不容易蛀牙。 換牙前大量咀嚼,牙齒才有足夠空間排列整齊,咀嚼能力才會健全,顎骨發育好,身體有氧,大腦發育佳,成績就會好。 成年人大量咀嚼,腸胃就會好,不會鼻塞、打鼾,不易有蛀牙和牙周病,顎骨不會狹窄讓身體提早老化,所以大量咀嚼讓健康的鎖鑰「上呼吸道」暢通無阻礙,是身體健康的根本。 細嚼慢嚥延年益壽 吃飯,到底是要吃完?吃飽?還是吃好呢?其實,重點在於適量,用「六分飽多活二十年」的理念進食,細嚼慢嚥,讓身體獲得真正的營養,也透過大量咀嚼來促進顎骨擴張,使上呼吸道暢通。古人有言:「嚼湯喝飯享天年。」喝湯時,湯含在嘴巴裡咀嚼;吃飯時,也要把食物嚼碎到變成湯汁再喝下去。 大腸癌已連續七年成為台灣癌症的第一名,除了食物毒素的問題,最大可能性就是現代人的咀嚼習慣變差,狼吞虎嚥,結塊未磨碎的食物沒什麼消化就堆積到大腸,會刮胃刮腸,在大腸發酵的機會大增,當然容易羅患大腸癌。要避免大腸癌,第一件事還是細嚼慢嚥,讓食物變成食糜,如同流質般進到腸胃道,才不容易造成大腸病變。 含一大口水在嘴巴裡,用牙齒咬一咬,會發現無法咀嚼,除非先吞下一口水,讓口腔內的水變少一點。吃飯也是一樣,大口大口吃是無法咀嚼的,要先吞下一些飯菜,才有可能咀嚼。因此,吃飯時要小口小口地往嘴裡送,再細嚼慢嚥。 別再吃軟不吃硬了 現代人的飲食喜歡吃較柔軟的食物,但缺乏咀嚼的結果會使顎骨功能弱化而變得狹窄,包圍在上顎中的鼻道也會開始狹窄,上下顎骨之間的舌頭會因為活動空間不足而後縮,導致咽喉氣道狹窄,這樣一來,整個上呼吸道都變得狹窄,進入身體的空氣不足,迫使呼吸次數增加,卻急又淺。 呼吸時氣體流速加快,使鼻塞與打鼾更嚴重,而淺呼吸使肺部獲得的氧氣更少,長期缺氧,身體累積過多乳酸與碳酸,形成酸性體質。高酸性使骨質容易流失,結果顎骨更狹窄,咀嚼能力更差,上呼吸道更狹窄,不斷惡性循環,健康一去不回頭! (摘自《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強化呼吸、恢復體態、抗老有活力》,時報出版) 前一篇文章 學習咀嚼 嚼口香糖 養顏又健身 下一篇文章 大手牽小手 一起來健走 熱門新聞 01【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04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2025.09.1606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07一日游泳課 盲童游向光明2025.09.1508外媒:陸邀川普訪北京 關稅恐成川習會障礙2025.09.1509斯文豪氏赤蛙 2025.09.1510南投智慧候車亭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 你不必總是為別人而活! 與自己相遇的三個練習一分鐘降血壓操, 比走路、減鹽還有效!【養眼專欄】病毒性結膜炎會傳染, 注意清潔問題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營養專欄】拜拜這樣準備,更健康安心!在家就可以做的伸展操 作者其他文章讓孩子吃硬不吃軟 有助健康成長學習咀嚼 嚼口香糖 養顏又健身學習呼吸 從一根吸管開始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