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譯的《千手經》和相關〈大悲咒〉中,以伽梵達摩所譯出的八十四句〈大悲咒〉最為流行,因此,照理說「大悲出相」應該就此結束。
文/林孟蓉
在漢譯的《千手經》和相關〈大悲咒〉中,以伽梵達摩所譯出的八十四句〈大悲咒〉最為流行,因此,照理說「大悲出相」應該就此結束。
不過在《大藏經.經集部》所錄《諸經日誦》的〈大悲咒〉中則收錄了另一個版本,咒語中增加了「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羯勝莊嚴娑婆訶」、「唵跋闍囉悉唎曳娑婆訶」三句咒語。
另外,《大悲心陀羅尼補注》也有一段注文說到:「唐西僧果叭囉嘛陀弗意譯本,此下尚有三句,曰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羯勝莊嚴娑婆訶、唵跋者囉希唎曳娑婆訶。別本於唵字之上又加『聲聞勝莊嚴娑婆訶』,比大藏本共多四句。」因此,在民間的〈大悲咒〉刻本中有一部分是增收此四句咒語,而此四句咒語還與一段傳說有關。
相傳,梁武帝天監八年,某日,武帝在鑾殿中研讀經典,忽然空中落下一位和尚。
武帝大叫奸細,此時和尚卻說自己是菩陀山修行的和尚,擅持〈大悲神咒〉,今日因一時妄念心起,欲至城中金鑾殿一探,心念所至,才會在此落下。
武帝欲試和尚所言是否屬實,便請和尚誦念〈大悲神咒〉,就在和尚誦念至「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羯勝莊嚴娑婆訶,聲聞勝莊嚴娑婆訶,唵跋闍囉悉唎曳娑婆訶」四句時,金鑾殿中大地震動,武帝驚嚇大叫:「不要念啦!」所以,爾後〈大悲神咒〉末四句便被省略。
當然,這只是傳說,是否屬實則有待商榷。
不過民間的〈大悲咒〉刻本中並未將此四句咒語刪減。因此,本文刻本中的〈大悲出相.八十五現〉咒語為「金剛勝莊嚴娑婆訶」。
「金剛」梵語為vajra,音譯為伐折羅,有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同時也有「最勝」之義,用來比喻菩薩所證得之三昧,意即菩薩能通達一切諸法,其堅如金剛能破一切煩惱。
如《華嚴經.諸菩薩住處品》裡所記載,東方仙人山中有金剛勝菩薩與其眷屬現為眾說法。其經言:「東方有處名仙人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金剛勝,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另此處題記為「此是觀音菩薩本身護法金剛統百億萬神兵神將迴繞蓮台」,其義如清.《大悲咒註像》註解所言:「金剛勝莊嚴娑婆訶,菩薩現金剛大身。」
雖然此處題記中的解釋與咒語「金剛勝莊嚴」的意思有些差異,不過我們卻可以由此發現到眾生對菩薩無處不顯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