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生活系列 社論 義勇救人精神發光

 |2015.08.09
1263觀看次
字級

日前上映的義大利電影《命運.晚餐》,奪得去年威尼斯影展「最佳歐洲電影」等四項大獎,是改編自荷蘭作家荷曼柯赫的同名小說,此著作為二○一一年的歐洲年度十大暢銷書,探討每個人內在良心的那把尺。

影評人塗翔文撰文表示,「任何道德標準、價值評斷,所有的悲天憫人,公平正義,一旦事情迴向至自己,是否還能把持原有的崇高無私?」《命運.晚餐》談的正是這樣一個命題,「嘲諷中產階級的偽善自私,養出嬌寵任性的兒女,也不忘批判年輕世代的懦弱冷血。」

八仙塵爆時,警專生陳茂軒在新店家中看到新聞,因自己有緊急救護員證照,想到現場可能缺少救護人員,開車就往八仙樂園直衝,奮不顧身,救了許多人。他的義勇精神,正好駁斥了「年輕世代懦弱冷血」。

義勇包括「義」和「勇」,前者指的正是悲天憫人,公平正義。至於勇氣,不單指臨危不懼,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也是勇氣的表現。佛法常提到無畏的心,那些達成理想、使夢想成真的人,往往都是屢敗屢戰、奮勇當先的。

理解是一回事,付諸行動又是一回事,這位警專生做到了。勇氣與「確信」也息息相關;所謂確信,是相信自己與他人皆有權享有幸福,充實圓滿人生。這樣的確信是社會正義的基礎。

《命運.晚餐》小說改編自震驚歐洲社會的真實事件。敘述警察開槍誤殺了父親,小孩成為倖存者。故事從兩名旁觀者展開,一個是被害者的主治醫師,一個是誤殺者的辯護律師,兩人偏偏是對兄弟。

醫生為無辜的妻兒抱不平,律師則以公平原則為開槍的警察打辯護官司。兩兄弟的立場相左變成了爆發點,但另一場意外發生在他們自己的兒女身上時,那才是他們要面對的抉擇難題。

醫師與律師的困境,是理解與行動間的轉折,也是義和勇的實踐。「確信」人人享有幸福權與實現社會正義,還有一段內心掙扎。塗翔文指出:「高談闊論別人的事情,永遠比自己面對切身之痛要來得容易太多。」

竹北高中一年級學生讀《唐吉訶德》,在課堂討論,撰寫學習心得,發表在「中學生網站」。一位學生說,唐吉訶德的「可笑」是諷刺騎士制度的腐朽,也警示不切實際、成天做白日夢的人。

《唐吉訶德》可以從很多角度談,夢幻騎士的「做」與「不做」間,也是「理解與實踐」的轉念。警專生「飆車」到八仙樂園救人,他的車比起唐吉訶德的瘦馬,一點也不遜色。他的緊急救護員證照,發揮得正是時候,價值無限。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指出,許多人的志向並不遠大,不是致力於改變世界,而是透過追求一種幸福的小日子,找到了人生目標。「不必強求自己去做重要的事,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發光。」有位家庭主婦讀者回應說。

這位家庭主婦表示:「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友善,能養育出友善的孩子。也許,我的使命根本就不是一項使命…,隨處都有這樣情形,看起來瑣碎、無關緊要,但經探究,就能產生意義。讓你有機會成為一個寬容、友善的人。」

一個寬容、友善的人,是更可能有勇敢正義的精神,為社會奉獻心力。

(系列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