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師瘂弦 奉文字為志業 視編輯為德業

阮愛惠 |2015.07.26
3889觀看次
字級
瘂弦在編輯台工作的身影。圖/林耀堂、瘂弦提供
圖/林耀堂、瘂弦提供
瘂弦受訪時展示他蒐集的《人間福報》。圖/林耀堂、瘂弦提供
瘂弦年輕時與周夢蝶合影。圖/林耀堂、瘂弦提供
瘂弦一家幸福合影。圖/林耀堂、瘂弦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當代文學大師瘂弦,身兼詩人、主編、文學評論家等多重身分,他除了以現代詩享譽文壇外,更以四十五年的時間,主編了《創世紀》、《幼獅文藝》及《聯合報》副刊等重要期刊雜誌,不但帶動了當時的文學風潮、更影響了許多文壇後進,被尊為文壇的領航者及文學導師。

一九三二年次的瘂弦,原是河南南陽的農村孩子。十七歲那年,隨著軍隊來到台灣。從平原到海島,戰火剝奪了一位少年成長期間最需要的物質滋養,卻也迫使他饑渴地從文學世界裡找到慰藉和抒發。少年時期就確立以文字為志業的瘂弦,曾與洛夫、張默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一九六六年他自軍中退伍之後,至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計畫」訪問兩年,並自威斯康辛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後展開了將近半世紀的編輯台生涯。

文人性格 富有使命感

瘂弦的詩作溫柔深邃,常流露濃厚的社會關懷及人性探索。其詩全集有洪範版定本的《瘂弦詩集》行世,產量不多,卻廣為後人傳誦。瘂弦坐上編輯台後不再寫詩,專力編務,以特有的溫情、智識、人緣風度,打造出一份刊物版面的獨特風格和卓越品味,並致力於社教推廣和文學評論工作,展現一位文人的大志氣和使命感。

瘂弦在華人文壇的貢獻良多,十多年前,他自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期刊部總編輯及《聯合報》副刊主任之職退休之後,雖移居加拿大,仍與華人文壇保持密切互動。二○一二年,瘂弦榮獲第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殊榮;今年六月,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則策畫了一系列「二○一五向瘂弦致敬」的活動,以瘂弦的文學之路為軸,透過其著作、手稿及其書信的展示及座談會、電影放映等活動,重現屬於台灣文學的黃金時代。本活動自即日起至二十五日止,於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廳舉行。

謙謙儒者瘂弦,並不以自身做過的事自豪,他信手賦就一詩,道盡了他半生與紙筆相伴的心聲:「我們是尊敬文字最後的一代╲我們寫了 大量的信╲寫文章是字斟句酌╲純潔、認真 值得懷念╲不是 我多麼重要╲是我接觸的人 重要╲不是 我多麼了不起╲是我接觸的時代 了不起」。

期許文壇 以佛心為文心

瘂弦日前造訪佛光山台北道場時,大筆一揮,題贈了「以佛心為文心」墨寶給台北道場。

瘂弦的原生家庭是傳統佛道信仰,但結婚後他隨太太信仰基督教。他說:「星雲大師說,凡是宗教,你信仰它,它就是佛、是神;不信它就是魔是鬼,佛魔之間,有你自己的選擇。要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品德,必須靠宗教。我是基督徒,但我認為佛典裡有很多想法和《聖經》是相通的。」

瘂弦並認為,中國古代的儒者都和佛學結合在一起,佛教對中國人的精神影響是非常大的。唐以後中國的文學,尤其是禪宗文學,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內容。「我寫『以佛心為文心』,是希望現今社會能再恢復盛唐以後的文風,把佛教的思想拿來豐富文學的表達內容,尤其禪學對詩的影響是非常好的。」

「以佛心為文心」這句話,瘂弦認為也可以倒過來論,就是「以文心為佛心」。在文壇上,瘂弦見識過「以文心為佛心」的文人,就是前輩作家、編輯家林海音。「作家林海音女士七十歲生日那天,文友齊集向她道賀。子敏送她一幅對聯,說海音女士是『這裡拉人一把,那裡拉人一把;這裡放人一馬,那裡放人一馬』。」?弦認為,林海音這種「拉人一把、放人一馬」的胸襟,正是佛心普施濟眾的體現。

不吝嗇鼓勵 提攜後進

後來,瘂弦更把子敏讚誦林海音的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他說:「我當編輯很久,幫過很多人,我是把編輯工作當作德業來做的。我常說我能聞到天才作家的香味。有很多刊物,光是採花而不種花,沒有知名度的人一律退稿;我在編輯台上時,重視名家但也注重新人的培養,我可說是歷來寫信給作者數量最多的一位編輯,粗估大約有三千多封,都是我在編輯台上一筆一畫寫就的。有人說我是伯樂、編儒;我也許配不上,但我確實是有這樣的熱情。」

過去瘂弦辦公室裡有一堆堆全國副刊的編輯姓名、地址、電話,年輕人寄來稿子,他看了若覺得不錯,雖然沒有刊登,但他會寫信告訴對方:「你很有希望,你的稿子已經接近發表的邊緣,只是北部的這幾家報紙競爭太慘烈了,我希望你繼續努力,再次揮軍北上,直到你攻陷這些北部報紙副刊為止。」

瘂弦會把幾家報紙副刊的地址資料連同他的信,寄給那位年輕寫作者,他們往往感動得不得了。「我覺得我們編報紙就像傳道一樣,要做到最徹底。這些年輕人有的受到我的鼓勵之後,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後來成為文壇的重要人物,這就是以文心為佛心的實際作法。」

他認為,佛光山一直以來,作的都是以佛心為文心的工作。他以一位編輯同道吉廣輿先生來作例證:「吉廣輿在佛光山的文化出版系統裡貢獻很大,我受他的影響不少。這樣的事業,也就是我所說的『德業』,每個人都能完成的,而且完成時非常快樂,能達到弘一法師所說的『花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境界!」

人生三業 必須用心追求

八十四歲的瘂弦,回首平生步履,以「學業、事業、道業」三業,來提示一般人一生中應有的三段追求。

瘂弦指出:「人年輕時攻學業,青年時創事業,老來了,就要修德業。」他引述姚一葦先生的話說:「三十五歲以前,應完成學業,重要的書要讀完,同時要學好一種外國語文,才能有世界觀,一生受用無窮。」以從事文學者而言,瘂弦表示:「可以找好的老師來開書單,建立知識的架構和學術的系統。通識必須懂,更要有地理和歷史的知識。一個人一生中,若沒有遇到好的老師,是很可惜的事。」

此外,還要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好的朋友是最佳的學習夥伴。我和朋友合辦的《創世紀》詩刊至今六十年了,我們還在一起相互激盪。柔性的學習社團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它可以是精神堡壘,也可以是避風港。」他說。

四十歲以後,如果已對事業有了認定,瘂弦建議不要改行。「人生如跑馬拉松,要克服許多困難。每個人的事業階段,都會受到很多壓力和傷害,可能會厭世,必須自我肯定早年的宗旨和允諾,自我期許、鼓勵自己。通常人的失敗都在事業期中點,若能撐得下去,就能贏得勝利。」

回饋社會 度中年難關

瘂弦指出,中年時期的挫敗感,要靠外來的許多力量來度過難關,其中最有力的就是宗教。他說:「我最近讀《人間福報》很多文章,大師的幾句話說得非常好,他說:『要有平等的性格,要有「佛教靠我」的觀念,要有「與病為友」的想法,要能對社會救苦救難,要珍惜生命、愛護生態、重視心靈環保等。』這些話,相當能為中年的難關作支持。」

瘂弦說,人生中的學業和事業,因為有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環境的變數,有時不能操之在己;但是德業,卻是每個人努力就可以有所成就的。他舉慈善家陳樹菊來作例證:「現代的人常認為講求德業是迂腐的想法,事實上,如果人的一生什麼都有了,但德業是零分的話,卻是非常悲哀的。早年忙於事業、學業無暇他顧的人,最後也要給社會一些東西,那就是德業人生的開始。」

瘂弦認為,一個人不一定要成為人上人,也可以成為人中人就好。「學業可以是出發,事業是開展,而德業就是完成。俗話說:蓋棺方可論定。如果沒有德業作基礎,學業、事業,只是沙灘上不堪一擊的小沙堆罷了。人生所有的成就就像一顆顆的珍珠,德業就如一條紅繩把它們串連起來;有了道德作基礎,學業事業方能傳承而不朽。」他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