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每個人都能成為同儕的「師父」。新北市坪林國中為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分組合作學習」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彼此激勵,促進同儕感情,升高中時,國中會考成績優秀的學生放棄第一階段免試入學申請,禮讓同學,自己改申請第二次分發入學,最後都升上理想高中,今年應屆學生的教育會考成績和畢業率都有明顯提升,效果卓著。
教育部國教署實施三年的「分組合作學習」計畫,已有七百九十三所國中小學參與,其中長期實施分組合作學習的學科,明顯減輕學習雙峰現象,國中會考成績拿A級分學生增加,拿C級分學生減少,今年將進一步推動十九所深耕學校,擴充輔導員,協助剛起步的學校與教師。
昨在台北教育大學舉辦成果發表會,邀請新北市立坪林國中、基隆市立南榮國中、彰化縣立鹿鳴國中、高雄市立青年國中經驗分享。
新北市坪林國中地處偏鄉,隔代教養與單親家庭比例高,學生對課業普遍缺乏高度動機與成就期望,學校透過「分組合作學習」制,將每五、六個學生分成一組,視學生能力決定扮演角色,有「大師父」、「小師父」、「大徒弟」和「小徒弟」,老師教學重點改為提問與檢核學習成效,把問題交給每個小組討論。
從「小徒弟」轉換成「小師父」的廖翊兆原本想放棄學業,看到師父願意犧牲下課、午休時間教他,深受感動,更樂於學習;另一位學生蘇湲柔說,一開始不太適應「分組合作學習」,覺得很花時間,後來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讓自己學科表現更好。
坪林國中校長李永旭說,推動「分組合作學習」後,學生上課不再打瞌睡、發呆,全都變得很專注,同儕也較能使用同世代的語言溝通,師徒角色也會在不同組別變換,互相學習他人的長處,也減緩師生衝突。
李永旭說,今年教育會考各科高分群增加,全校5C(五科都待加強)的學生減少百分之八,4A(四科精熟)的學生增加了百分之五,全校C級分總數減少了百分之九,A級分總數則增加了百分之三。
李永旭說,不僅學生學習動機提升,並能依照興趣升學,還有學生因想讓同學上第一志願新店高中,放棄第一階段免試入學申請,禮讓同學,自己申請第二次分發入學,最後兩人都升上新店高中,「助人」內化成美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