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吉不跛了 3D列印讓毛小孩新生

 |2015.07.23
2454觀看次
字級
吉吉套上為牠客製化製作而成的義肢。圖/林良齊
由屏科大獸醫系影像主任林莉萱(右)和獸醫系大五學生郭士榮(左)共同研發出的動物骨骼3D模型列印技術。圖/林良齊

【本報屏東訊】吉吉是一隻約五歲的吉娃娃,被主人拋棄後,左前腳因不明原因導致肌肉壞死,送到屏科大動物醫院時已經要截肢,幸好屏科大首創動物骨骼3D模型列印技術,讓牠只要截除下半腳,套上義肢後,也可以像其他狗狗一樣快樂行走。

屏科大將斷層掃描後的照片,運用一般軟體就能轉換成3D模型印表機即可讀取的檔案,製作出來的動物骨骼,雖然目前雖仍無法直接替代動物體內的骨骼,但已可做為牠們的「義肢」,為許多原本要截肢的動物找到新治療方法。

許多貓、狗常常因為一隻腳受傷導致要截肢,而截肢後身體重量改為三隻腳承受,導致關節炎比例提高,而屏科大3D列印出來的「義肢」,可以讓這些受傷的動物把義肢當成第五隻腳。

屏科大獸醫系影像科主任林莉萱指出,原本的動物義肢都是要向國外購買灌模的義肢,「一個可能就要一百美金」,但3D列印的骨骼卻只要一百塊新台幣甚至更少,而且還能依據每隻動物體型大小來客製化,飼主將可用更便宜的價格來治療。未來,他們也將繼續研發能放在動物體內的動物骨骼,讓這項技術做更廣泛的利用。

與林莉萱合作的獸醫系大五學生郭士榮說,一開始因為技術上的問題,製作出來的骨骼都呈球型,但後來修改過參數後製作出來的骨骼才較細緻,希望運用這項技術造福更多動物。

此外,3D列印技術還可運用在標本複製,林莉萱表示,屏科大收藏許多珍稀的野生動物標本,希望未來能運用3D列印的技術複製這些標本提供給其他學校利用;這項技術也可用於臨床教學上,如複製受傷動物骨骼,讓學生能實務操作。

屏科大3D列印動物骨骼

❶ 斷層掃描,確認受傷情形。

❷ 經影像後製軟體後製後,再轉換成3D列表機可讀取的格式。

❸ 依輔具大小,3D列表機需處理4~7個小時不等。

❹ 替動物套上輔具後,讓牠們熟悉後即可外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