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導師 李開復罹癌 感悟生命 不只名和利 阮愛惠 |2015.07.05 語音朗讀 59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開復全家福。左起大女兒李德寧、太太謝先鈴、小女兒李德亭。圖/天下文化提供 在死亡的威脅下,李開復依然冷靜的思考身後事。圖/紀錄片:築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提供 李開復躺在病床上仍不忘自娛娛人。圖/天下文化提供 李開復在養病期間,至佛光山與星雲大師對談,獲益良多。圖/天下文化提供 二○○三年李開復(右起)與比爾蓋茲一同拜訪江澤民。圖/天下文化提供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若以人生百年來論,李開復的前五十年,都是活在這樣的情境內。 這位出生在台灣,揚名於美國,近年來成為中國大陸青年創業導師的全球知名華人,翻開他的學經歷背景,無不令人嘖嘖讚嘆。除了事業,李開復還有賢惠的妻子、優秀貼心的兩個女兒,說他是人生勝利組中的優勝組,一點也不為過。 李開復一九六一年出生於台北的中和。十一歲到美國當小留學生,二十六歲就拿到全美資訊工程學排名第一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MU)電腦科學博士、破格被授予副教授之職。之後他投效蘋果,不到三十歲時,就在蘋果擔任研發主管;後來他轉戰微軟,獨力建起極富盛名的微軟中國研究院,不到四十歲便升任微軟全球副總裁;再轉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全球副總裁。二○○九年,李開復離開谷歌創辦「創新工場」,專門投資新創公司,影響力從科技業擴大到各行各業,在中國,他有數千萬的微博粉絲,被這一代中國青年視為創業之神。 和李開復學歷相當的人不少,但他之所以能開創出這樣大局面,主要也因為他從來就是個心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的有為青年,「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而不同」,是李開復多年奉行的人生信念。 長年輕忽身體 腹腔26顆腫瘤 李開復對工作有超乎常人的熱情。數十年來,他平均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當他出現在公眾場合時,總是穿著熨燙平整的深色西服,髮型有條不紊,表情泰然自若,行事談話穩重而精準,工作行程緊湊,如同精密機器般高速運轉。他全心全力放在工作,不太旅遊、沒空看電視、不運動、吃飯時匆匆忙忙食不知味;半夜裡一有郵件或訊息提醒,馬上就爬起來工作。 他不是不疲倦,於是長年靠一天六、七杯咖啡,和一大杯濃茶來提神;因用腦過度,晚上反而睡不著,必須靠安眠藥入睡。長期背負壓力、繃緊肩背的結果,他的背上沿著脊椎的位置,長出另一條「肉脊椎」。 他的身體不是不抗議,因為無時無刻趕行程,他的免疫力下降,患了帶狀泡疹,頭上長滿紅點膿包,但他不以為意,還常以「鐵人」自矜,仍然持續快速運轉的工作狀態,直到二○一二年的一次健康檢查,才驚見腹腔中竟已伏藏了二十六顆腫瘤。追蹤穿刺之後,確定是濾泡性淋巴癌第四期!這年,他五十二歲。 李開復不得不停下所有工作,選擇回到台灣就醫。雖然一時不能接受,但他馬上發揮科技人的理性和研究精神,預立了遺囑,也研究自己的病情。他展開化療、承受一切副作用,全心信任和配合醫生,並且勇敢地對外公布自己生病的消息。就在他於二○一三年獲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殊榮」同時,九月分,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告:「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誠實面對自己 重整生活 這場病,把李開復從萬眾擁戴的雲端,推到與死神一步之遙的幽谷。在安靜休養的十七個月中,他除了深深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無盡的愛之外,他更意外地看見自己過往生活的種種盲點。原來,除了身體亟待修補,他的心靈也需要重整。 這段歷程中,他被帶回到人生的另一個新起點,重新看見自身和周遭的一切;同時他亦發揮一貫的效率作風,把這段過程寫成一本書─《我修的死亡學分》。主題與他過去的暢銷書《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那種慷慨激昂的鼓吹有很大不同,他不再用力宣傳要如何改變世界,而是呼籲要誠實面對自己。 李開復說:「五十二歲以前的我,為了名利,偏離了軸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沉重的代價而不自知。這場生死大病開啟了我的智慧,我依然會盡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知道,生命該怎麼過才是更圓滿的!」 人生必修7學分 力行5養生 李開復的新書《我修的死亡學分》,雖以十分感性的筆法書寫和編排,但新書發表會上,不改「導師」本色的他,還是以「畫重點」的方式,向在場的媒體提出,他在本書中所要倡議的「七個學分」和「五個養生建議」。 第一個學分:健康無價 他說:「失去了健康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很多人以為『養生』就沒有事業,其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來維護健康。我們的健康,簡單來說包括睡眠、壓力、運動、飲食這四點。如果四點可以達到及格,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工作。」 第二個學分:一切事情都有它的理由 他說:「世界玄妙,我們只了解萬分之一,每一件事情發生都有它的理由。當一件事情發生了以後,是不是有什麼正面的啟示或正面的力量?如果發生災難,我們不要當成一個果,而是當作一個因,任何災難都可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第三個學分: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 他說:「一直到面對死亡,我才發現,對於家人給我無私的愛,我當年是多麼的冷漠。雖然我告訴朋友,我一放假就是陪著母親。事實上,公司每年給我四周假,我三周都用來工作,只有一周陪母親。一直到母親失憶以後,一直到我面臨死亡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是多麼敷衍地表達人們口中的『孝順』。」 我覺得真正的感恩應該分三個層次。最基本的層次是別人對你好,你感覺到了。第二個層次是別人對你好,你要回報他。第三個層次,你主動付出關懷和愛而不要求回報,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第四個學分:學會生活,活在當下 他說:「有一段時間我思考,如果生命只有一百天,該怎樣度過呢?我的結論就是要和親人們度過特別難忘的時光,吃我們愛吃的東西,做我們愛做的事情。」 第五個學分:經得住誘惑 他說:「我父親留給我十個字『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其實我們做好事,沒有任何必要留名。生病前的幾年,愈來愈多人把我當作一個導師。我一方面是出於善心幫助年輕人,但是不可避免,我每天的追求,還是希望有更大的名望。我與星雲大師討論這個事情,他告訴我,其實人是經不住誘惑的,你告訴自己追求理想,其實你是在追求更多的名。過度追求名聲,讓我的中心軸偏離了。」 第六個學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 他說:「當你的目的是追求每件事情有最大化影響力,你一定想認識更多有創意的人、聰明人、成功人,但這樣就喪失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人人是平等的。現在只要時間允許,我會和一些普通網友交流,哪怕從來不認識,哪怕他們並沒有特別光輝的履歷。」 第七個學分:人生到底是為什麼? 他說:「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無疑是你我想追求的。但其實,人非常渺小,憑什麼能這樣狂妄呢?我們有緣認識周圍的人,好好體驗人生,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不要改變別人,只要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學習、成長,那就足夠了。」 至於五個有關健康的建議,則相當言簡意賅:「別騙自己不需要睡眠」、「不要把吃飯當成餵飼料」、「運動」、「壓力不只出現在痛苦時」及「健康和勤奮沒衝突」。這些觀點在他的書中,都作了相當詳盡的舉例及詮釋。 星雲大師開示 先把自己做好 李開復在罹病之初,也曾像一般人那樣向老天質問:「為什麼是我?」化療過程中的身心巨痛,也讓他一度怨天尤人。友人特地帶他到佛光山拜見星雲大師,並在佛光山住了幾日。 有一天,李開復被安排和大師用早齋。大師突然問他:「開復,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發揮最大化的影響力,世界因我而不同!」 大師說:「這樣太危險了!因為人是很渺小的,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不會增減,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那其實都是在追求名利啊!問問自己的心,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 聽到大師這樣的開示,李開復直覺五雷轟頂。從來沒有人這樣直接,卻又這麼溫和地指出他的盲點。 大師又說:「人身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著改變世界,把自己做好就不容易了。要產生正能量,不要產生負能量,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 那幾天李開復常聽大師開示,很多話語他雖然記住了,可是當下並沒有完全明白。後來他靜心養病時,大師的話時時在他心中迴盪,漸如醍醐灌頂,撥開他迷障的心,也矯正了他對「影響力」的思惟;當他終於看清自己的「心病」後,身體的病,終於得到真正治癒的契機。 李開復說:「我不是任何宗教的教徒,但我堅信星雲大師給我的許多指引。」他在書中以八頁的篇幅,記敘了「與星雲大師對談」的體悟,句句都是他受用一生的箴言。 前一篇文章 律師高瑞錚 堅信教育力量 回鄉建圖書館 下一篇文章 歌手 陳曉東 為興趣奮鬥 20年熱情如初衷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