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一旦受潮,會產生「赭麴毒素」,為了避免赭麴毒素的孳生,少數的咖啡豆廠商,會加入鹼性物質破壞赭麴毒素,方便咖啡豆在世界各國流通。
台灣目前每年從國外進口高達兩萬噸咖啡豆,不少進口到台灣的生咖啡豆原料,可能加了鹼性物質,以避免受潮、發霉,但也讓咖啡豆的油脂、香氣變得不足。
因此,有些業者會透過高溫烘焙的方式,將咖啡豆炒得焦香,藉此逼出更多香氣。生咖啡豆本身含有各種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有機酸等,經過加熱烘焙的步驟,極有可能產生梅納反應,不可小覷。
品質好的咖啡,應該有一層豐厚、漂亮的油脂(Crema),即便喝到最後一口,都還有細緻的油脂殘留在杯中。下次如果喝完咖啡,發現杯子很乾淨,就要小心了!
(摘自《食安守門人教你聰明擇食、安心飲食》,如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