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育的天空 清水給孩子知識的海洋 文/陳復 |2015.05.25 語音朗讀 28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體制外教育是對體制內教育的反省,清水的實驗教育則是對體制外教育的再反省。宜蘭有間清水小校,這間「小校」雖座落在已廢校的清水國小裡,卻是個不折不扣招收國中生與高中生的共學團體。圖/陳復 體制外教育是對體制內教育的反省,清水的實驗教育則是對體制外教育的再反省。宜蘭有間清水小校,這間「小校」雖座落在已廢校的清水國小裡,卻是個不折不扣招收國中生與高中生的共學團體。圖/陳復 體制外教育是對體制內教育的反省,清水的實驗教育則是對體制外教育的再反省。宜蘭有間清水小校,這間「小校」雖座落在已廢校的清水國小裡,卻是個不折不扣招收國中生與高中生的共學團體。圖/陳復 體制外教育是對體制內教育的反省,清水的實驗教育則是對體制外教育的再反省。宜蘭有間清水小校,這間「小校」雖座落在已廢校的清水國小裡,卻是個不折不扣招收國中生與高中生的共學團體。圖/陳復 體制外教育是對體制內教育的反省,清水的實驗教育則是對體制外教育的再反省。宜蘭有間清水小校,這間「小校」雖座落在已廢校的清水國小裡,卻是個不折不扣招收國中生與高中生的共學團體。你不只要橫越美麗的蘭陽平原,更要穿越清水溪,才會看見這隱藏於大榕樹與椰子樹間,並且面向壯闊大山的美麗校園,偶爾還會有台灣獼猴悠哉悠哉地攀在枝頭上,看著你。 任教於清水實驗教育團體的廖修毅老師告訴我,清水的老師都有著豐富的體制外教學經驗,大家會離開本來的體制外學校,來到清水共組新的共學團體,來自他們對體制外教育過度強調自由產生的反省與修正。 當老師放任學生,導致學生放空自己,沒有學習動機,這樣竟然還被冠上自主學習的帽子,使得原本應該認真學習的基礎知識毫無著落,看見教育被徹底解構的後果,學科學的修毅老師深感心疼。 因此,總結十來年體制外教學的經驗,清水小校希望給渴望自由的孩子不一樣的選擇。它不用任何考試來檢驗知識,卻有著對知識最真實的尊重,清水發展有計畫與系統的知識課程,讓孩子循序漸進來領會知識的堂奧,並透過孩子自己思考要做什麼專題來呈現成果,從中學習對自己負責。每天上午是學科基礎課程,下午則是各類選修課與社團課,讓孩子有機會探索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清水的特色課程有兩種:其一是山野教育,結合宜蘭豐富的山川資源,每年上學期(八月至十二月)規畫登山教育;下學期(二月至六月)則規畫探險教育,藉此鍛鍊孩子的身心。再者,清水很重視藝文教育,伴隨自然的氣息,讓孩子用身體來聆聽天籟,從中感悟音樂的節拍,並與新詩創作結合,讓孩子從各種角度想像、扮演與探索生活裡的多元面貌,從中深化認識真正的自己。 清水希望培養自由思考的公民,校園內各種重大議題,都經由每周的自治會來討論與決議,此外,每周都有公民與社會課,教導孩子如何藉由民主程序來學習組織規畫與公共論述的技能。修毅老師說:「我們不在乎你燙頭髮、穿耳洞、留鬍子、戴墨鏡與穿拖鞋,但我們很在意你在想什麼、說什麼、喜歡什麼或討厭什麼?我們想完整了解你這個人,然後共同找出最適合你的學習。」 尊重並保有孩子與生俱來對生命的好奇,教師引領孩子親自動手,不論是實驗或體驗,不論是創作或製作,都希望孩子感受到從無到有的樂趣,陪著孩子觀察與討論這些事情裡的變化。學習文化的建立更重於學習內容的汲取,這使得當我聽見清水有多名孩子這學期的探險教育想面對海洋,大家希望學衝浪或駕帆船,我頓然領悟這群孩子並不是愛玩,而是真正馳騁於知識的海洋裡。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 5月25日早上8:05—8:45,清水實驗教育團體廖修毅老師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多元教育的天空」暢談清水的實驗教育,歡迎收聽FM101.7。 前一篇文章 手足之愛 沒有白疼 下一篇文章 生活快門 祕密花園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快門】 誰最帥?【遺憾的事】 遲到的遠行【生活快門】孤獨的大門【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傾聽你我他】面對暴力不要隱忍【生活快門】上善若水 作者其他文章【幸福心理會客室】悠遊歷史 探索真相【幸福心理會客室】 理想的國文課【幸福心理會客室】共創愛的桃花源【幸福心理會客室】葉毅均的歷史學習之旅【幸福心理會客室】輕鬆面對學習歷程【幸福心理會客室】眷村出身的眷村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