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佛法,蘇有朋自省要過「減法人生」,他說:「我最輝煌的時候,反而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候,我覺得也許應該改變一下:事業也算OK了,歌壇、戲劇上也算有些代表作,還拍了電影,還要追求什麼呢?很多東西在周而復始,你的那些感受,從希望到失望,從榮耀到谷底。欲望也不能無止境去膨脹。」
十五歲加入「小虎隊」出道演藝圈的蘇有朋,電影導演處女作《左耳》四月下旬在大陸戲院上映,短短兩周票房亮眼,至今累計超過新台幣二十億元,這個成績讓跨入四十歲大關、仍然不斷自我挑戰的蘇有朋又開啟了演藝生命新篇章。
賣座的好消息傳來,兩岸媒體不忘提起當年他在電視劇《還珠格格》中飾演五阿哥的往事,因為一群「還珠幫」忙著為他站台,讓蘇有朋感動地在微博上留言:「在我心中,沒有什麼成功,比得上老朋友的友誼更重要!」當年拍攝《還珠格格》的演員蘇有朋、林心如、趙薇、范冰冰……如今個個在大陸演藝圈都是天王、天后級,也讓媒體驚呼作家瓊瑤當年的選角眼光實在精準。
綜合媒體報導,可以看出蘇有朋一向念舊、重視友誼,最有名的例子是他對前經紀人宋文善的情義,宋文善的妹妹結婚時蘇有朋在忙碌的行程中硬是擠出時間當嘉賓,宋的弟弟病逝、母親生病,蘇有朋知道後也義無反顧溫暖相助。外人以為是蘇有朋是感念宋文善的教導,但宋文善對外卻說:「其實是有朋常勸人為善,我現在退休在各地做公益慈善,就是受他的影響。」
內觀讓他脫離苦海
認識蘇有朋的人都知道他律己甚嚴,不僅勸人為善,近幾年也開始學佛,每年都會赴印度閉關禪修。二○一二年他首度兼任製作人的愛情喜劇《非緣勿擾》在中國大受歡迎,創下中國央視近六年來收視新高(百分之三十三收視率),一周內創下二點五六億次的總點擊率。台灣的記者專訪為台北電影節頒獎回台的他,蘇有朋卻一股勁地談起佛法,滔滔不絕講了一小時,讓記者忍不住隨口問了一句︰「該不會要蓋廟吧」,沒想到他一臉認真地說:「有耶,我要在寧波蓋內觀中心,在進行了。」坦言對佛法的興趣已經超過對表演的興趣了。
他說自己因為信佛,脾氣變好了,透過內觀讓他脫離苦海。去年十二月十六日他在微博上po文︰「所謂上座部佛教(最簡易純粹,最接近佛原始教法的佛法)的介紹,以及為什麼我選擇上座部的內觀來實修的原因。」文末貼出一篇名為〈南傳上座部佛教及其止觀禪法〉的網址。
因為佛法,他自省應該要過「減法人生」,他對陸媒記者說:「我最輝煌的時候,反而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候,我覺得也許應該改變一下:事業也算OK了,歌壇、戲劇上也算有些代表作,還拍了電影,還要追求什麼呢?很多東西在周而復始,你的那些感受,從希望到失望,從榮耀到谷底。欲望也不能無止境去膨脹。」
努力擺脫偶像包袱
從偶像派到實力派,從演員到製作人、導演,蘇有朋不斷自我挑戰,製作《非緣勿擾》時他說︰「壓力真的很大,以前只管演戲,現在要忙宣傳。」當製作人除了要幫忙找資金,還要想劇情、想宣傳點,「一般不是傳緋聞就是不合,再不然就是版權糾紛。」這些演藝圈慣用的宣傳手法他都不認同。
第一次當導演,他乾脆把《左耳》中的七個角色各演了一遍,由於電影裡的演員全是大陸「九○後」演員,每個都需要教戲,蘇有朋讓自己一直處於「活在戲裡」的狀態,隨時指導演員如何揣摩角色。
這些年他將演藝重心放在大陸,二○一四年初他回台和林依晨合作一部喜劇電影《甜蜜殺機》,接受專訪時透露,一路走來看似光鮮,但並不如外界想像順遂,當年為了擺脫偶像包袱,吃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苦。
儘管如此,大陸製作單位看中他的還是他的偶像魅力,總是找他演「言情角色」,這讓他很不服氣。二○○五年接拍《楊門虎將》時,他看著劇本突然覺得:「這種言情的偶像電視劇,內容大同小異,有些東西只是為煽情而煽情,我自己看劇本,都覺得不感動,沒有辦法有眼淚,我要怎麼演呢?那個時候我的叛逆心又起來了。」
於是,他開始接觸舞台劇。隔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邀請他演話劇《菊花香》,結果仍是衝著他的偶像人氣,「他們希望是粉絲來看,而不是真的做給票友看的那種話劇。」他決定開始專挑有挑戰的角色來演,「不想做那些手到擒來、談情說愛的東西」。
經歷過歌壇、電視、舞台劇、電影,目前他最想做的就是導演,因為拍電影能傳達理念和價值觀更多,他的偶像是李安,蘇有朋說︰「李安在商業和藝術上的平衡也是我想學習追求的」。
一切都是為當導演作準備
蘇有朋執導的電影《左耳》創下高票房,但題材通俗也引來抨擊,「沒看過饒雪漫的原著小說,但僅就《左耳》這部電影來看,這實在是一部非常可怕的影片。《左耳》將狂灑狗血當成一種青春的痛,僅以奇怪的、匪夷所思的劇情走向,以及故作傷感的故事描繪來青春。」大陸影評人「桃桃淘電影」在專欄中毫不留情地批評,認為整部電影都是刻意的痛苦與故作深刻。
但蘇有朋接受媒體專訪時朝正面思考,他說,拍電影像講故事,有不同反饋的聲音,說明他們用心在看這個故事,也認為經典電影要真實,才不會被市場淘汰。他為自己找到定位而激動,「我二十歲就是想不開少年,常常鑽牛角尖,還有哲學性思考,現在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為當導演作準備。」
《左耳》講述一個十七歲的青春故事,蘇有朋說單純的青春愛情他不想碰,所以在電影裡放進小說沒有的「原諒」和「救贖」的力量,「誰不曾無意地讓別人惱恨?有些錯過就是遺憾。」
當初接拍前,他先讀了原著小說,被書中的暗黑和殘酷橋段吸引。書裡的壞男孩張漾,仇視自己的家庭,一心想逃離貧窮小鎮。他和富家千金談戀愛,希望利用對方的經濟能力到北京發展,卻同時與另一個女孩有一段糾結的關係。蘇有朋說他看中小說中強調的「青春的疼痛」,「疼痛之後大家才知道成長」,他覺得那些殘酷的情節符合青春的設定,並非缺乏自我意識的「白癡的青春」。
在拍片過程中,仍必須經過大陸的審核制度,蘇有朋同樣用正向思考,審核會議除了電影的價值觀,也會討論劇本的結構和邏輯問題。「那一次我還挺感動,挺震撼的。」蘇有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之前一直聽說,大家覺得好像總局就是負責挑毛病,可是我經歷的那一次不是。他們是很誠心地希望你能夠創作出一個好的藝術作品。」
據了解,蘇有朋和電影公司簽了兩部片約,導演費其實只有他當演員的三分之一,《左耳》之後,他還沒有接任何角色,也沒有安排新的工作。一個月前,光線的總經理問他,「要不你再拿幾部小說,去看看想拍什麼?」蘇有朋沒有接受,他決定先放個長假好好沉澱。
小檔案
蘇有朋,1973年9月11日生於台北市,活躍於兩岸電視、電影、歌唱界的全方位藝人。
1988年,尚就讀建國中學的蘇有朋與吳奇隆、陳志朋組成偶像團體「小虎隊」,風靡亞洲,曾受邀到中國大陸為賑災義演,並舉辦多場演唱會,是當年第一組到中國大陸演出的台灣藝人。
1991年考上國立台灣大學機械系的蘇有朋,為繼續演藝事業,大三時決定放棄完成學士學位。
1995年,吳奇隆入伍服役,小虎隊雖沒有言明解散,但自此沒有再推出專輯。蘇有朋入綜藝界當節目主持人,並於1997年接拍作家瓊瑤的《還珠格格》,該劇以超高收視率(65%)創造了中國大陸的收視奇蹟。
2008年他轉戰電影圈,2010年以電影《風聲》榮獲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同年以電影《康定情歌》,得到第2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2012製作並主演電視劇《非緣勿擾》,收視率打破央視收視紀錄,2014年首度執導作品《左耳》票房突破新台幣二十億元,再度創下個人演藝生涯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