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名焉隨想錄】 是偶然也是宿命--我們這一代移民的故事

文/陳名能 |2015.05.04
1531觀看次
字級

文/陳名能

看了蔡美兒所寫《虎媽的戰歌》,和劉柏川著的《偶然生為亞裔人》,我寫下了感想: 〈偶然的戰歌〉(刊載於《人間福報》一○三年11月10~14日本版),這是有關第二代移民的故事,以及他們的心路歷程;此外我又寫下了〈也是偶然〉(收錄於《我和一枝筆在路上》遠景出版公司),是有關於我的父母,他們分別來自四川和安徽,命運使兩人相遇,在上海結婚,在四川度過抗日戰爭的八年,勝利後回到上海不久就被迫來到台灣,這是他們遷徙的軌跡。

我自已的呢?我出生在抗戰勝利後第二年的四川,四歲隨著母親從上海來到台灣,我的故事從台灣開始。

在台灣初期,我們家很不安定,住過嘉義、台南、高雄和台北,在台北又搬過四次家,從南到北我一共讀過四個小學。民國四、五十年代,台灣經濟困難,政治緊張,社會上瀰漫著苦悶的氣氛,那時候流行說「畢業就是失業」,大家為了找出路,都在編織一個「美國夢」,常有「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之嘆,所謂的「留學文學」,講的都是留學生涯的辛酸。

我的青澀少年期,讀書不專心,壞事又不敢幹,常與一批同類的人在一起鬼混,中學時有聯考的陰影,大學時台灣經濟開始起飛,已經沒有「失業」威脅,卻仍有要不要去留學的苦惱?我們自以為聰明的編了一句口號,希望「台灣偏安四十年」,藉以逃避現實。

最後我還是隨俗從眾,走上留美之路,考上留學考試,申請到免學費的獎學金,帶上父母畢生的積蓄,到伊利諾大學讀書。

如果我算得上是個第一代移民,我的美國經驗要分成兩個時期。

西元七○年代初我去美國當留學生,剛到學校時當然有適應的問題,語文是其中最困難的,不過只一年就取得碩士學位了。接著去芝加哥工作謀生三年,前後共四年是第一個時期。

芝加哥的第一年,我仍在忙於適應,第二年準備建築師考試。考試分成兩階段,六月考第一階段的資格考,幾乎是所有大學課程的畢業考,考前幾個月,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讀書,這一輩子也沒那麼用功過。

第一階段通過後,才能參加十二月第二階段的專業和實務考試;第二階段比較輕鬆,但也得花上兩三月準備,這樣一年就過完了。所幸考試皆順利過關,考試規定可以分科分年通過,大部分人都要考上好幾年,我在一年內連過兩關,在辦公室裡還小出了點風頭。

第三年,我已經比較能適應環境,考試剛過,心情輕鬆了,這時我有幸受大老闆賞識,由低階的繪圖員,破格被指派負責設計當時事務所中最重要的設計案,我得以免除一些無趣的工作負擔,充分利用公司的資源,並自由支配時間,廣泛閱讀,思考我喜歡的建築造型問題,這是我成長最快的時候,也是建立自己的設計看法和方法的開始。

此外,我與一位同事(猶太人)很投緣,這時他陪著我遊遍附近各處人文和自然景物,嘗盡各種口味餐飲,這是我在芝加哥較為愉快的時光。我檢討一生,有幾個人待我好過我待他們,總覺得對他們有所虧欠,這位同事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叫Bruce Black。

如今回憶起來,我的整體「芝加哥經驗」,可以說是冷冽加上孤獨。伊利諾和芝加哥的冷,是來自亞熱帶台灣的我所難以忍受的,加以心境的低溫,就更冷了。

那幾年,由於外在環境改變以及自己情緒狀況,我選擇一種自閉,甚至是自囚的生活態度,就像今天的「宅男」。

除了工作,除了準備考試,我看了大量的書和電影,我從不主動與人交往,但如有老美同事或老中同學約我,我仍會滿心期待約定的那一天到來。

Bruce是個唯一的例外,他會主動熱心的帶領我、教我,他從不吝於誇讚我的繪畫和設計,只有我請他糾正我的英語時,他會說,沒關係,只要他聽得懂就好。(五-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