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門口的「LOVE牡丹」裝置藝術,彷彿在提醒老師「用具體的愛灌溉孩子心田」。圖/潘欣中
屏東牡丹國小有繽紛的彩虹步道銜接教室和操場。圖/牡丹國小提供
【記者林汝娟屏東報導】「微風吹來,在戶外用餐的感覺很棒吧?」午餐鐘響,學生不是在教室用餐,而是拿著便當盒,在廚房外排隊打飯菜,準備享受「露天午餐」,屏東縣牡丹國小每天都有「彩虹」相伴,展開多元學習。
位處深山的牡丹國小,去年校長楊瑞麟因在雨後的天邊看見美麗彩虹,於是將銜接教室和操場的水泥階梯,打造成色彩繽紛的彩虹步道,加上彩虹椅、NBA彩繪球場等,七彩成為牡丹國小的主意象。
一到下課,學生就會三五成群,各自彈鋼琴、打爵士鼓、彈吉他、唱歌,全校學生每人都有一支直笛、一把烏克麗麗,班班都有鋼琴,校園四周可見爵士鼓、非洲鼓,另外也有蛇板、獨輪車等體育器材。
楊瑞麟說,學校九成學生為原住民,他們擁有極高的音樂及體育天賦,但家庭環境多無力支持,因此希望學校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孩子。
「校長的一堂課」在每周二由楊瑞麟開講,教全校七十位學生唱歌、玩樂器或說故事。音樂老師陳騏龍說,學生有時會「偷偷練習」,在朝會「達人秀」時,秀上一段校長教的樂器、歌曲,讓師長看見學生潛力。
之外,學校並規畫小型的創作空間,讓學生學習原住民傳統技藝,包括編織、繪畫、串珠等,今年寒假更為學生打造一座「開心農場」,提供小朋友養動物、種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