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之境:路易.康》建築展之中的作品。圖/北美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建築之境:路易.康》建築展,是以主題性策展的方式,將路易.康(Louis Kahn)的作品和概念透過六大特色呈現給觀眾。
被譽為「建築界的詩哲」的路易.康,被奉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展覽以「建築之境」為名,意在凸顯路易.康之建築及其理論所傳達的建築真諦。即日起至七月五日,北美館地下樓展覽室展出。
路易.康偉大的作品不只存在過去,成為歷史,而是超越時空限制,永恆地影響當代的建築。
路易.康作品橫跨近一世紀,從一九五○年代較早期的耶魯大學藝廊、沙克研究中心,至二○一二年才完成的佛蘭克林.羅斯福四大自由紀念公園,其作品廣泛探討建築與科學、藝術與社會的關係與觀察,回歸到建築的本質,及與自然地景的巧妙結合。
路易.康以洞察古典建築的基礎,再藉由他慣用的抽象手法,將建築轉化為與人共感的現代性象徵,帶有永恆的紀念性。
「建築之境:路易.康」是北美館繼二○○二年功能主義建築的泰斗「科比意(Le Corbusier)」建築展後再次以回顧展的格局,全面性的展現大師級建築經典作品。本展的舉辦也再次凸顯本十年來用心經營的建築展脈絡。
這次「建築之境:路易.康」展覽挖掘出路易.康重要設計草圖與少為人知的都市改造計畫,對他的建築思想形成,以及早期執業生涯有所廓清。近二百件建築模型、手稿、素描、照片、私人物件等。
展覽以路易.康的生平介紹揭開序幕,之後銜接六大主題,分別是「城市」、「科學」、「住宅」、「地景」、「集合群組」、「永恆」,鋪陳出路易.康的建築之路。作為建築師初期,路易.康一直在家鄉費城從事住宅設計和城市規畫,直到一九五○年 代末期,才踏入公共建築領域,設計了美術館、研究大樓、學校、教堂、猶太教堂,甚至國會大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