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湯鄰初煥,佐郡江右,在任生女及周,郡人饋以鵝,頸為盒擔壓折,折成之字,憐而畜之,後罷郡歸,親黨又饋以鵝,乃缺一掌者,亦憐而畜之,一雌一雄,遂成配偶。雄曰烏郎,雌曰蒼女,呼其名即應聲至,行則讓缺掌者先,食則讓折頸者先。畜至三十餘年,迨湯夫人歿,二鵝哀號數晝夜,絕食,死於柩下。
——〈虞初新志〉
乍看這幅護生畫,畫中一隻鵝,長長的脖子歪七扭八的,閱畫者一定感到驚訝。鵝的脖子,可是美的象徵;鵝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威風八面,就是因為有了昂揚的脖子,這可是鵝身上美麗又重要的身體語言。但畫中這隻鵝的脖子卻是歪扭的,一定是有緣故的。這鵝脖子已經夠吸引人!再加上「相敬如賓」的畫題,更添了這幅畫的故事性。
這隻鵝的故事,來自於牠慈悲的主人湯鄰。湯鄰是明朝時一位地方首長,清廉有人望。他到任履新後,夫人生了千金,地方百姓贈送了一隻鵝為他慶賀。這隻鵝,在運送途中,頸子被一旁的盒子擠壓到,送到官邸時已被壓折成「之」字形。湯鄰看鵝傷成這模樣,覺得可憐就飼養著,沒將牠宰殺。
後來湯鄰任期屆滿,要回歸鄉里時,親朋又送了他一隻鵝。這隻鵝也忒奇,竟缺了一隻腳掌,湯鄰憐惜看著鵝,又將牠飼養起來。
來到湯府的這兩隻鵝,剛巧一雌一雄配成了對。湯鄰疼惜這兩隻鵝,將牠們當成家人般對待,還幫牠們取了名字,雄的叫「烏郎」,雌的叫「蒼女」,家人只要一呼叫鵝的名字,牠們會立刻應聲而至。
這對鵝夫妻,不但非常恩愛,而且還相敬如賓;湯鄰觀察牠們的生活情形,見到鵝夫妻的相處和互動,令他感佩萬分;只見牠們行走時,缺掌的鵝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速度慢,牠的配偶總是讓牠先行;而進食時,歪脖子的鵝,吞咽比較費勁,牠的配偶總是讓牠先吃。鵝夫妻如此相互禮讓和照顧,真情感人,讓湯鄰更加疼愛牠們。
這兩隻鵝被湯家飼養了三十多年,一直到湯夫人去世,鵝夫婦連著好幾天日夜悲悽哀號,而且不肯進食,終於絕食而亡,就死於湯夫人的靈柩下。
真是感人的故事,湯鄰和家人以慈悲對待鵝,鵝也全心回報。人和鵝之間的相知相惜,真是無法以筆墨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