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鏡 捕捉王船祭文化 阮愛惠 |2015.02.03 語音朗讀 19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燒王船前,民眾合力把王船拖至海邊水涯就定位。圖/楊錦煌 信眾合力將王船推至定點。 圖/楊錦煌攝影工作者楊錦煌。 圖/楊錦煌 【記者阮愛惠台南報導】攝影工作者楊錦煌自十八歲起就開始拿相機,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從事報社攝影記者工作多年,又到公共電視擔任平面攝影指導及企畫工作,三十六年來,他沒有一天不碰相機。 離家南遷 追隨祭儀 雖然已屆中年,也擁有穩定的好工作,但禁不住對相機的執著及對宗教民俗議題的喜愛,自二○○八年起,楊錦煌決定移居到宮廟祭儀文化最豐富的台南,以拍「王船祭」為起點,展開長時間及一系列的台灣宗廟文化影像記錄工作。 出生在台北的楊錦煌,四十多年來工作和生活都在北部。當他辭去公視的工作南下台南時,除了一顆嚮往「拍王船」的心,其實他兩袖清風,連下一個工作在那裡都不知道。來到台南後,他租住在台南最有古文化氣息的安平區,起先只在兩家社區大學任教攝影課,收入菲薄,一度要向朋友借錢;但他省吃儉用,把物欲降到最低,決定安住下來,不打算「逃」回台北。 楊錦煌說:「部落格興盛的時代,我因在部落格上發表拍王船的作品,因而結識了幾位拍廟會的同好。之後幾次下台南拍王船,發現這個題材內涵深厚,可以長期關注。雖然我後來到電視台上班,但在我心中,自己永遠是一個平面攝影工作者,也是創作者;我忘不了平面攝影的魅力,更放不下已經拿了三十多年的相機!」 除瘟驅疫 萬民祈安 楊錦煌指出,王船信仰是台灣廟會文化中最特殊的民間信仰。自古以來,因中國華南地區常有瘟疫肆虐,束手無策的百姓只能求諸鬼神,透過祭拜「瘟神疫鬼」的儀式,再以紙船載著這些鬼神出海,藉著「送王船」來達到驅除瘟疫、保障安康的願望。 後來為什麼要「燒王船」?是為了怕這些載著瘟神疫鬼的船漂流到其他地方,禍延其他村民,於是以火燒的方式來除瘴。楊錦煌說:「民間的說法,王船放水流叫『遊地河』,放火燒稱為『遊天河』,到了清朝中葉,台海兩岸的燒王船習俗漸興,遊地河反而幾乎消失了。」 隨著民智漸開、醫藥發達,瘟疫不再流行,但瘟神信仰卻已深入民間。人民對瘟神的想像也有改變,送瘟迎請的對象,逐漸演變成由玉皇大帝派遣下凡的「代天巡狩」的王爺,祂乘坐王船「遊府吃府,遊縣吃縣」,並且帶走魍魎鬼魅,淨化地方。楊錦煌說:「四百多年來,從除瘴的王船到祈福的王爺船;從紙糊、竹造的船到木船,台灣各地廟宇的王船愈造愈大;我常常在思考,是什麼樣的凝聚力,讓台灣沿海的居民牽引著王船遶境不眠不休的力量?且讓燒王船的儀式四百年綿延不絕?」 前一篇文章 台北車站祈禱室 台灣友善穆斯林 印尼移工感謝 下一篇文章 埃及伊斯蘭藝博館 修整150件文物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悲懺法會南華登場 見證百萬人興學成就教育願心媽祖祈福文化節今擲筊求好日 將於9/27熱鬧登場白沙屯媽祖進香3/18出發 今晚放頭旗昭告四方 全台唯一水上遶境 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祈福 土地公迎頭牙誕辰 各地湧入大批信眾祝壽 鹽水武廟文昌祭傳承古風 道長為學子點竅門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