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琰綜合外電報導】位於埃及首都開羅、世界最大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去年初遭受炸彈襲擊,大廳及部分藏品損壞。其中,約五十件受到永久性損毀,還有約一百五十件正進行修復。藏品修復及博物館建築整修約需一億埃鎊(約新台幣四億二千萬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資助十萬美元,德國、義大利、美國支援文物修復。埃及文物部工程處主管Mohamed Alsheikha宣布,預定今年修復竣工。
據史載,七世紀以後伊斯蘭文化傳到埃及。一八八一年,依法國藝術家和考古學家Auguste Salzmann建議,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搜集埃及各地的伊斯蘭文物,奉獻給國王,陳列在Fatimid Caliph Al-Hakim清真寺,即為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雛形。
上世紀初,義大利建築設計師Alfonso Manescalo在開羅最著名的歷史區Babel Khalq廣場設計新的阿拉伯文物館。周邊有默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等諸多伊斯蘭建築。該館於一九○三年底對外開放,包括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伊斯蘭圖書館兩個部分,共收藏文物逾七千件。
一九五二年,更名為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藏品還包括來自中國、印度、伊朗和西班牙等國的伊斯蘭文物約十萬件,被譽為世界伊斯蘭藝術寶庫。二○○三年閉館維修。二○一○年重新開放。在二十五個展廳中,二千五百多件精品,包括聖城麥加的天房金鑰匙、最古老的伊斯蘭金幣、古版本《古蘭經》、古代天文儀器、歷代印章等,每年吸引數萬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