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詠琦
文/石詠琦
大陸去年很受歡迎的一本劇作,也是同名小說,叫做《杜拉拉升職記》。描寫一位從職場基層經過挫折和努力,最後成功的勵志故事,杜拉拉成為年輕人求取現代「功名」的最好代言人。
許多年輕人都像杜拉拉,從藉藉無名到飛黃騰達。可是,也有更多的人,終其一生,只能埋首在家裡,獨抱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宏大理想,一生都沒有出頭天。還有,許多人會怨天尤人,更會認為自己總是時不我予、懷才不遇。
經過很多年的職場經驗之後,人們才會發現。其實,許多人不能「賢達」,與自己的個性有關。比方說,許多在基層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必須力求表現,在一片混水裡面,拼命浮出水面,才是當前生存之道。
一百年前的卡耐基出生於美國的小鄉村,是一名害羞又沒有學問的鄉下孩子。但是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學習,後來成立的卡內基學院,至今還在86個國家,用三十種語言,培植訓練新鮮人:如何打開自信的第一關。
卡內基贊成這樣的觀點: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專業技能, 而其餘85%是依靠溝通與人際關係。如果在人生的起步,就輸在沒有自信的起跑點上,那麼,以後想要擠入中層或者高層,就會困難重重。
相反的,有許多人在一開始就過於自信,甚至自負。這樣的人即使衝衝衝,衝到最高層,結果也是:死得很慘。原因是,搭直升機飛的很高,但也容易失速。
中層出頭天
要比基層更難
在中層,也有很多躊躇滿志的人,他們很難拔高自己。原因何在?最主要的是:沒有好人緣。只見到自己的長處,沒有看見四周的人也有優點。忘記多跟別人請益,多多做好橫向聯繫。總想要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到頭來就成了,長江後浪推前浪,自己死在沙灘上。
所以說,中層承上啟下,對手多,自己不上不下,想要出頭天,要比基層還難。因為,在基層,比的是技能。而中層開始,比的是人脈和人緣。比方說,主管要從五個主任當中,擢拔一個未來他的接力手,他心裡會怎麼想?我要找一個能力相當,不要太招搖,有能耐擺平其餘的,還要跟我比較能夠沆瀣一氣的人,這樣比較放心,又不會騎在我頭上。
高層身段必須柔軟
「忍、穩、慎、狠」,可以說,是四個標準的升遷法寶。到了中高層,機會大好,可就要謹慎。因為這時樹敵過多,容易招風下馬;還有自己自鳴得意,也就埋下失敗的伏筆。多數人不是輸在失意,而是得意。得意容易忘形,自己的狐狸尾巴不自覺會露出來。
來到最高層的人,一定要「狠」。如果身居高位還娘娘腔的抱著婦人之仁,那一定是三流高層。古今中外都一樣,高層的身段必須柔軟,但是內心剛如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