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然有序進行的國際大會,各國秘書齊聚一堂。圖/石詠琦
井然有序進行的國際大會,各國秘書齊聚一堂。圖/石詠琦
文/石詠琦
參加亞太行政管理與專業秘書大會暨周年慶典,我於九月前往巴基斯坦,在會中還表演了一段山地舞。主題為Standing High in Challenging Times,來自菲律賓、泰國、臺灣、汶萊、新幾內亞、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與中國的一百七十五位參加,除了演講,還舉辦了跳蚤市場義賣會十分熱鬧。
今年,巴基斯坦的馬拉拉·尤素福·紮伊(Malala Yousafzai)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認為,儘管馬拉拉年僅十七歲,但是她已經在為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的路上奮鬥了多年,為兒童和年輕人樹立了榜樣,遇到最危險的情況時毫不退縮,積極爭取女性受教育權利。
看她的照片就會明白,一個在這種環境底下生長的孩子,有著怎樣的成熟與命運博弈,在低度開發中,求取生存的依據。也就是本著這種處變不驚的精神,這次大會的一切過程,都令人有一種出乎意外的滿意,大會主席貌似輕鬆的說,「我什麼都沒幹,只找到一群願意幹的夥伴。」用四兩撥千斤的神技將大會井然有序的進行。所有人都用微笑和信心回答了我們內心曾有的疑問:「巴基斯坦,你們行嗎? 」
離開Karachi的那天早上,我等候帳單簽字,櫃檯的兩女一男,看來一點也不像傳統的前臺,女的穿著伊斯蘭的服裝,坐在一張不大的檯子後頭,沒有一絲匆忙淩亂,客客氣氣的用標準流利的英語,回答每個客人的問題。
結完賬,我向對方表示,因為疏忽,今天沒有把兩元美金放在床頭,這個小費,可否請他代勞給那個每天打掃的服務員。對方很客氣的說,「不必給了。依照規定,任何人看到屋內的東西都不可以動,如果您給小費,但是不是本人親自交給對方,並且說是給他的,那樣的小費,會當做是客人留的遺失物,直接交到總部,一點都不能碰的。」
我看了一眼。對方的大眼睛很誠懇的說明了我這外國人,並不瞭解他們的作風。這個國家雖然不是很富有,但是,他們很有秩序、有制度、有禮貌,讓人肅然起敬。
眼神總像是在 乞求什麼
相信不少人聽說要去巴基斯坦,第一個就會連忙搖頭說,別去了,很危險。
事實上,巴基斯坦有戰事的塔利班,離卡拉奇還有數千公里距離。雖然,卡拉奇機場也有過爆炸事件,但是那是貨運部分,與民用機場無關。不過,國際媒體都把卡拉奇說的跟中東兩伊一樣,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我這次去參加的國際大會就是如此,人數比原先估計的少了一半。有的國家甚至於連一個代表都沒有,原因很簡單,怕去了,回不來。
卡拉奇Karachi是巴基斯坦第一城市,曾經是該國的首都。經濟發展太快,人口增加太快,社會趕不上發展速度,因此產生民眾對政府不滿,經常發生衝突與騷動,走在路上,的確有點擔心。因為,到處都是荷槍實彈的人看著你,不僅有軍警保安,還有掃描機,詳細盤查。鬧市沒有平坦大道,都是小馬路,人群往來都是穿著普通的老百姓,眼神總像是在乞求什麼。馬路上的公車頂上,滿滿的都是人,車子搖搖晃晃,真是險象環生,巴士車身塗抹著五顏六色的彩漆,看著眼花繚亂。
有錢人照樣有時尚穿著、高貴教養,生活的兩級化處處可見,路邊的流浪漢在地上挖個坑,睡在裡面。在卡拉奇,也都是一種生來無望,但是得堅強活下去的那種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