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管理 情感、情商與情緒的掌控

石詠琦 |2014.12.13
1735觀看次
字級
蔡志一(前)擁有雙學士、雙碩士和雙博士學位,也是執業的醫師。

文/石詠琦

「形象管理」的涵蓋層面,要比禮儀更寬廣。一個人的外在面貌與內在涵養,是個人形象,企業的企業系統(CI)、視覺系統(VI)和管理系統(MI)是企業形象。一個國家的治理成效與國際聲譽是國家形象,都必須深切檢討、學習與管理。

很少人能像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院長蔡志一這樣,能擁有雙學士、雙碩士和雙博士。他除了是執業的醫師,同時也是台灣亞太健康管理協會理事長、亞太健康管理學院院長、台灣發展研究院國際文化交流研究所副所長。他的「四指理論」和「經脈循行」重大發現在國際中西醫界引起廣泛的重視。

明年二月舉行的年會,他要帶領學員探討「情感、情商與情緒」。這些年來,台灣社會普遍瀰漫著一種焦慮、不安、悲情、茫然的情緒,老百姓失去一種「靈性健康」管理的能力。

蔡志一博士,正好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健康定義:「健康是動態的,是生理、心理、靈性與社會的完全安適狀態。」說明健康的定義中顯示出「個人健康」(Personal Health)為身心靈;而「全人健康」(Wellness)則為身心靈再包括社會。

他說,「職場」是動態的社會情境之一;但社會情境的適應能力,與個人健康的身心靈有直接的相關性與互動。尤其是「靈」(spirit)這個區塊,它主宰了身心健康,也代表個人的健康智能(智慧與能力)。也就是說,個人的健康態度、知識及行為如果能提升,就會大幅改善個人身心健康的狀態,也就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各種社會情境。

蔡志一博士更認為,當今社會許多人並不瞭解如何解決職場問題的來龍去脈,因此造成不同型態、不同層次的身心靈問題,甚至社會問題。而其中最困擾的職場問題就是「情緒」。「情緒」造成了「亞健康」,也同時讓職場工作者經常不知所措的掉入了低潮。

扭轉逆境 走出低潮

健康,是職場工作的基礎職能。良好的健康狀態,才是個人在職場中永續經營的基礎。上班族從「職能」到「職務」,再到「職涯」過程的人生百態及高潮與低潮,常誤以為自己已經無望或絕望。事實上,「症狀」(Symptom)並不是「疾病」(Disease),並非「醫療」可以完全「治癒」(Cure)。

從自我思考中去突破個人限制(Limit),並發揮個人潛力(potential),不僅能夠扭轉逆境走出低潮,還可以看見他人的需要並予以協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