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是查理」與「我非查理」

 |2015.01.13
2536觀看次
字級

法國嘲諷雜誌《查理周刊》遭槍擊,全球民眾在社群網站轉發「我是查理」的主題標籤和圖片,成為這樁慘案的象徵。但也引發言論自由是否毫無限制的辯論,一些人強調「我非查理」,不認同《查理周刊》侮辱伊斯蘭和其他宗教的做法。

中東的半島電視台駐倫敦執行製作卡德爾發電子信,與同事討論。他詢問這是否「真的在打擊言論自由」;「一份具爭議性雜誌遇襲」是否等於「對歐洲文明價值的攻擊」;「我是查理」口號是否「造成分化」,製造「我們和他們」對比心態。

「呼喊自由」百萬人遊行上周日在巴黎登場,四十多位總統、總理、國王等世界領袖參加。在一片同仇敵愾氛圍中,卡德爾「反主流」的提問,需要有一些冷靜的勇氣。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議員勒龐更挑明說:「如果要捍衛言論自由,那麼我是查理;如果要支持查理周刊的編輯方針,我就不是」。

法國新聞界有「諷刺傳統」,可回溯至大革命時期,《查理周刊》繼承傳統,不懈地追求挑釁,崇尚無限制的自由、無政府主義、無節制的性和毒品,用「諷刺和無禮」批判所有形式的道德和宗教權威,挑戰言論自由的最大尺度。

倫敦大學巴黎研究所所長安德魯.赫西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查理周刊「多年來恣意妄為且毫無必要的挑釁,他們相信可以對任何人說任何話。」在這波恐攻中喪命的查理周刊總編輯夏邦尼耶就曾表示,言論自由包括冒犯。

許多人不認同夏邦尼耶,半島電視台卡達記者沙列姆說:「查理周刊所為無關言論自由,是濫用言論自由。」記者沙雷說:「侮辱行為不是新聞…不正確地從事新聞是罪行。」

美國民權領袖約翰.加德納在一次演講中說:「你成熟時學到的東西,並非獲取信息和技能這樣的易事。你學會不做那些自我毀滅的事情,你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緊繃的神經。」

二○一二年,《查理周刊》不顧法國政府的「建議」,刊登一系列粗俗的穆罕默德漫畫,引發伊斯蘭世界怒火,法國關閉位於大約二十個國家的使領館、文化機構和學校。當時的外長洛朗.法比尤斯說:「火上澆油真的理智嗎?明智嗎?」

恐怖主義的暴力手段絕不能姑息,這是全球追求和平的底線共識。但《查理周刊》不僅自我毀滅,還牽連其他無辜者傷亡,更拉高了西方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教世界的對立,這不是一個成熟、有智慧媒體所該為的。

《查理周刊》遭血洗後,法國傳出多起攻擊穆斯林和清真寺事件,反移民情緒蠢蠢欲動。巴黎有穆斯林說:「我從未如此害怕。」也有人不滿:「有人一提到恐怖主義,就想到穆斯林。」但在周日的大遊行中,許多穆斯林的海報寫著:「我是穆斯林,我不是恐怖份子。」對穆斯林來說,我尊重你們的自由,你們也應尊重我們的文化。

對西方來說,民主、自由固然是最高價值,但不能以醜化、褻瀆他人宗教為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深入來看,這起槍擊案應視為「極端邊緣勢力的衝突」,亦即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和查理周刊(極端自由主義)的對抗。期盼各國領袖和全球人民應明辨,要捍衛的不僅是言論自由,而是更廣泛的宗教、族群的相互包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