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塞車全球知名,等紅燈五分鐘是常態,因時間長,讀秒號誌特別大,方便遠方駕駛看得清。但讀秒號誌常常只出現三條紅色橫槓,代表塞車嚴重到無法預知要等多久。搭捷運也省不了太多時間,因捷運載客量早就超飽和,甚至要等三班才能上車。
泰國過去十年來,約有一萬兩千人死於交通事故,比死於凶殺的四千個案件高出三倍。警方研究認為交通事故多半因塞車影響情緒,不注意車況、路況造成。泰國運輸部考慮,要求所有計程車裝監視設備,加強乘客安全,並監督駕駛是否違規、違法。
越南交通混亂,特別是河內和胡志明市,九成肇事者是年輕人,交通警察巡邏可以不穿制服,以利查緝。但年輕人常不接受取締,想盡方法擺脫處罰,甚至攻擊或駕車撞員警,導致情況更複雜,交通肇事演變為治安問題,破懷國家形象。
交通紊亂、塞車影響的不僅是通勤。泰國人常說「凡事慢慢來」,這是本地人對外來者的老生常談;尤其在曼谷,交通讓你「一天只要做一件事就好」,不必趕場,反正也趕不上。這不但影響政府行政效率,也削弱企業的競爭力,甚至讓觀光客卻步。
雅加達有一千兩百萬人,長期缺少都市規畫,交通混亂,空汙嚴重,衛生條件惡劣,加上地勢低窪,水患頻繁;每年造成數百萬美元的經濟損失,遷都聲浪應運而生。印尼政府已成立遷都特別小組,進行研究。
新加坡為了控制交通堵塞和空氣汙染,實施名為「擁車證」的買車許可證,限制汽車數量。「擁車證」價格在過去三年飆漲十倍,買一輛入門級汽車的價格,相當於在美國大都市買一棟中價位的房子。但道路等基礎建設遙遙落後,交通堵塞日益惡化。頻繁的熱帶暴雨更增繁忙交通的肇事機率,計程車寧願不出門做生意,乘客等候時間動輒一小時,讓新加坡引以為傲的競爭力與效率大大受損。
經濟學家席厄文說:「這是多年累積起來的問題,只要道路一阻塞,交通打結就會造成時間和金錢的損失。」二○一一年發布的通勤者體驗報告,新加坡排名甚至比吉隆坡、新德里還差。新加坡二○一○年曾雄踞IMD世界競爭力排行榜的榜首,去年掉到第五位,主要便是被基礎設施、商業生產力與效率下降拖累。
加拿大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大多倫多地區,交通堵塞除了損失時間,每年還平均損失十五至五十億的額外經濟效益。當人們寧願選擇留在家中,各種活動都被擱置,甚至影響人們找到更好發揮技能的工作,面對面分享知識,製造更多商業需求,及會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娛樂和文化機會。
新加坡決定興建新的地鐵路線,建造巴士與公路,這些計畫將在未來十七年內陸續完工;但這段時間內要付出的經濟代價,尚待評估。泰國政府去年十月底也通過,批准興建四條新的捷運,希望疏解交通,帶動國家發展,不過要先徵收民間土地,幾年能完成還是未定之數。至於印尼要遷都,更是茲事體大。泰國特大的讀秒號誌「當機」,可能是各國都無法避免的困境。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