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郁七家有燕將雛,巢久忽毀,鄰燕成群,啣泥去來如織,頃刻巢復成,明日遂育數雛巢中,乃知事急,燕來助力者。
——《虞初新志》
這幅護生畫,是豐子愷取材自《虞初新志》一書中的故事,敘述的是動物間相互幫助,解決鄰居友伴迫切需求的美德懿行。
故事是這樣的,以前有一戶人家,主人名叫郁七,他家屋簷下每年都有燕子來築巢。這一年,燕子又飛來了,但是去歲的舊巢已毀壞,不堪居住和撫育幼雛,必須加以修補。
燕子夫妻,勢單力薄,這修補的工程,勢必得花費一番工夫。此時,鄰家的燕子忽然成群飛來,開始來來回回啣泥幫助郁七修補舊巢。牠們在空中和燕巢間穿梭如織,燕多好辦事,不多久,就把舊巢修補完成了。
燕子夫妻有了新家,當天就住進新巢中。第二天,燕子媽媽就在巢中下蛋,孵蛋,不久殼破鳥出,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在巢中張大著嘴,等著燕子爸媽來餵食。
人類總是認為動物不如我們聰明,其實,萬物各有所長,人不如動物的地方實在太多,例如:我們無法在高熱溫泉中生活,無法在冰冷海水中生活,無法在高山深海中生活,而許多動物卻能優遊自在生活其中,這種能力人類望塵莫及。
還有:人不能飛翔高空,不能急速飛奔,不能夜間在黑暗中視物,不能見到紅以外、紫以外的光波,不能聽到許多高頻或低頻的聲音,而許多動物卻可以。可見動物的許多能力高過人類。
這幅畫中,燕子夫妻向鄰居求助的啁啾聲音,人類無法解讀,而鄰燕聽到了,理解到燕子媽媽即將為母的擔憂,怕來不及將窩巢修築完成,於是,即刻採取敦親睦鄰的行動。
燕子之間聲息相通,一如人類一般,只是我們沒法進入燕子的世界,進一步去了解牠們。動物都懂得互助,人類何不如!人們該以動物為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