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情 手工紙

文/侯吉諒 |2014.12.15
2784觀看次
字級
紙張的品相從華麗、典雅到素淨,用於書畫創作,有絕對的幫助和可觀性。圖/侯吉諒

文與圖/侯吉諒

一個地方的文化發展,往往與其地理環境、物產特色息息相關,最開始的時候,可能只是一種產業類別的產生與發展,之後慢慢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在眾人長期努力下,才會逐漸形成一種文化的類型。

長久以來,台灣一直缺少這種文化的自我覺醒,文化、人文彷彿只是文藝作者、學者關心的東西,和大眾生活、台灣社會完全沒有什麼關係。這種文化認知的缺乏,使大眾普遍對「台灣文化」沒有足夠的認識,也因而造成本土文化的日益流失。

如果要找到一個產業和台灣的庶民文化相關,而又能延伸到人文的層次,無非就是手工造紙這個行業了。

在石化工業的塑膠產品大量侵入人們生活之前,紙張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學生讀書寫字需要用到紙張,物品的包裝、運送需要紙張,拜拜燒金紙需要紙張,每個家庭、行業都要懸掛的日曆、月曆,也都要用到紙張。

一九六○年代之前,台灣各地仍然還有各種類型的造紙工廠,只是造紙過程會產生惡臭,當時還沒有比較好的除臭工序與材料,因此紙張製造必須遠離人們生活的區域,其文化意涵因此並沒有辦法得到重視與提升,而隨著時代的演進,手工造紙產業漸漸被工業化生產的現代廠商所取代,更讓一般大眾對手工造紙這個行業幾乎完全陌生。



吳嘉陵教授《紙的文化產業與體驗美學》讓我們有機會比較完整的深入台灣手工造紙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紙張手寫逐漸被電腦按鍵、手機滑動大量取代的時代,更有時代的深意。

新竹芎林鄉「紙寮窩」,埔里「廣興紙寮」是台灣手工造紙產業的兩個經典例子。

「紙寮窩」生產祭拜用紙,延續了百年歷史,傳承了來自廣東饒平縣的客家文化,也繁衍出台灣早年的庶民文化;埔里的造紙在日治時代就是當地的重點產業,不僅供應台灣內用,一度還成為台灣的外銷強項。芎林與埔里的造紙當然也都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有過整個產業都嚴重衰敗的時期,但隨著自我文化的重新認知的覺醒,芎林鄉的「紙寮窩」、埔里的廣興紙寮,都在近十年來再度展現出新的契機。

深入回顧台灣造紙產業的過去,詳細展現了台灣造紙的現狀,「樹火紙文化基金會」對台灣造紙產業的博物館化的呈現,都足以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手工造紙這個幾乎不被台灣民眾知道的行業。



在長期研究書畫創作的過程中,我對手工紙的追求可說不遺餘力,只要聽說什麼地方有好紙,就想辦法去找到。西元二○○○年以前,我對書畫紙張的注意焦點,是放在中國大陸和日本,當時對台灣紙張的認識非常不足,也從來沒有想到台灣有什麼好的書畫紙。

為了找紙,我曾經專程幾次去日本京都、大阪、東京,卻在一些書畫專門用品店中,看到註明「台灣製造」的書畫紙張,回來後多方打聽,才知道日本或韓國的書法用紙,有很大部分是台灣製造的。這個現象讓我感到迷惑和不解,因為在台灣的筆墨莊,其實並不容易買到好的台灣製造的書畫用紙,那麼為什麼反而日本韓國都來台灣訂紙呢?

後來發現原因很簡單,台灣賣紙的店家受到顧客買紙要求便宜的限制,所以無法進台灣自己廠商生產的紙張,我記得二○○○年左右台灣一般賣的「大陸宣紙」是一張十二元左右,然而當時埔里生產的紙張一張成本就接近八元,比大陸宣紙的進價還貴,台灣生產的手工紙儘管品質很好,但在價格上根本無法與大陸紙競爭,所以在台灣反而買不到台灣紙。但日本韓國的書畫用紙要求的是品質,而後才是價格的低廉,所以品質優良穩定的台灣紙成為他們的最愛。

但曾幾何時,大陸經濟復甦之後,文房用品的價格也開始翻升,不但指標性品牌紅星宣紙漲到一刀(一百張)一萬人民幣,連一般的書畫紙張也從人民幣八、九百元起算,相對來說,維持在台幣二千元左右的埔里手工書畫紙就有了很大的競爭空間。

但市場價格的消長只是台灣手工紙重新獲得市場競爭力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手工紙品質優良、穩定,造紙工藝早就受到日本、韓國專業人士肯定,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大陸的紙張在低價傾銷的情形下,台灣手工紙依然有相當穩定的外銷市場。

再者,台灣有非常專業的手工造紙研究人員,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張豐吉先生早年即以為張大千做紙而成名,他以鳳梨皮纖維為做紙原料,做出來的紙張被張大千譽為「不減乾隆御用」;另外,也是中興大學畢業、在林業試驗所工作的王國財也對手工紙有深入的研究,他還原、恢復中國古代書畫名紙的功夫,更是驚人絕活。張豐吉、王國財不只研究手工紙的製作,更深入理解紙張製造過程的物理化學變化,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對手工紙的生產有極為重要的改革,而這些寶貴的知識陸續被民間造紙業者學習運用,以致台灣手工紙的生產技術,已經不是還在「遵古法」的大陸紙廠可以相提並論。



西元二○○二年我專程到廣興紙寮和黃煥彰先生討論生產高級手工紙的構想,我的目標是做出像張大千、江兆申諸先生他們極力讚賞的紙張,甚至可以再提升、突破。紙張是書畫創作的載體,好的紙張對書畫創作的品質和保存,有絕對性的影響,因此我建議煥彰兄做最好的紙張,並且記錄每一次的配方、工序,而且紙張上要有廣興紙寮以及製造年分的浮水印。

我拿了江兆申老師在日本訂製的「楮皮仿宋羅紋」讓煥彰兄參考,煥彰兄對高價位紙張的銷售市場並不樂觀,但卻很願意接受挑戰。

之後大概每隔半年,就會收到煥彰兄做的「楮皮仿宋羅紋」,我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告訴他我使用以後的心得,作為他改進的方向。就這樣不斷造紙、測試、改進,一直到二○○八年,煥彰兄才覺得已經做出接近當年江老師訂做的日本紙張的品質,但他並不以此為最後目標,一直到今天,他還是不斷在改進紙張的製造流程,從原料處理、蒸煮、漂白、染色、添加物等等方向不斷改進,從而製造出琳瑯滿目、各種品相的紙張。這些紙張的品相從華麗、典雅到素淨,用於書畫創作,有絕對的幫助和可觀性,古人拿到好紙時那種「把玩驚喜復徘徊」的心情,幾乎每次在收到煥彰兄寄來新紙的時候,都讓我有同樣的悸動。

台灣造紙產業的復興絕非一時一人可以完成,廣興紙寮這幾年的蛻變只是我個人親身經歷的一部分,除了廣興紙寮,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手工紙工作室在不斷推廣手工紙,而其存在的基礎,無非就是使用手工紙的人要多多愛惜、使用,只有用紙的人願意買他們的紙,台灣的手工紙產業才有延續下去的可能。

當然,台灣的手工紙不只是書畫用紙,紙張在生活上的運用還有更多可以開發的地方,從樹火紙文化基金會的展示館,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實際的例子,但如何推廣,還需要室內設計、家具生產、印刷、包裝等等業者首先對台灣手工紙有足夠的基本認識,進而通力合作,把手工紙張的運用推廣到生活的各個層次,台灣手工紙產業的復興才會穩定下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吳嘉陵教授的《紙的文化產生與體驗美學》,應該就是進入台灣手工紙迷人世界很好的開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