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詩是淬鍊的語言,寫詩、讀詩、以詩入歌是台灣人的生活美學,也是文學的根本。文化部「二○一四台灣國際詩歌節」,就在不論名稱和由來都深具詩意的「齊東詩舍」舉辦,希望奠定台灣詩的復興。
齊東詩舍建築為「和洋折衷」風格。二○○九年文化部(前文建會)委請台北市文化局修繕齊東街日式宿舍(濟南路二段二十五、二十七號)完成之後,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將此素雅的歷史建築命名為「齊東詩舍」,推動「詩的復興」計畫,引入民間活水,獲「成霖企業」董事長歐陽明捐款五千萬贊助,二○一四年起連續三年推廣詩的創作交流。
「二○一四台灣國際詩歌節」分成三部分「詩影展」、「台灣詩歌傳唱」音樂會、「詩集合」。「台灣詩歌傳唱」音樂會,歌手許景淳、黃連煜、閻韋伶、陳以岫、Matzka的貝斯手阿修等人,今晚在台北市中山堂以母語唱出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歌。
即日起至明年一月十八日的「詩影展」,在台北光點、華山光點播放和詩有關的電影。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的「詩集合」書市雅集活動,搭建讀者、詩集、詩人與出版社之間的互動平台,也讓詩的市集成為民眾假日休閒的另一個選項。
台灣國際詩歌節也和統一超商City Cafe合作推出詩人羅智成、向陽、沈花末、顏艾琳四款、共八百萬個「詩套杯」,讓民眾在喝咖啡的同時,也能細細感受詩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