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保安康,逆轉腎! 陳玲芳 |2014.12.13 語音朗讀 260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銀髮族、慢性病患乃至腸癌病友如果胃口不差,只要遵循「高纖低脂」的原則,也能與家人圍爐進補。圖╱賴怡君營養師、羅明宇中醫師、新自然主義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佳禾中醫診所院長羅明宇醫師建議,腸癌病友在體質學屬氣虛、體虛,可採溫補方式來達到行氣補血功效。圖╱賴怡君營養師、羅明宇中醫師、新自然主義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想減肥的人,可先喝湯再吃飯。圖╱賴怡君營養師、羅明宇中醫師、新自然主義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小吃多使用塑膠碗美耐皿材質來盛裝熱食,恐有衛生和安全上的疑慮。圖╱賴怡君營養師、羅明宇中醫師、新自然主義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江守山醫師認為,飲食把握「四少一精選」飲食原則,就能謹「腎」防毒。圖╱賴怡君營養師、羅明宇中醫師、新自然主義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進補時,低脂肪高蛋白的菌菇類食物是不錯的選擇。圖╱賴怡君營養師、羅明宇中醫師、新自然主義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文/記者陳玲芳 國人習慣冬令進補,舉凡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十全大補鍋等進補餐廳總是高朋滿座。然而,進補對於銀髮族、慢性病患、大腸直腸癌病友而言,卻暗藏許多食安地雷。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醒,生活中潛藏的各種「毒素」,正是台灣人洗腎率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因此,養生,要從慎食、護腎做起,唯有謹「腎」防毒,才能「腸」保安康。 文╱記者陳玲芳 為了讓腸癌病友也能有機會與家人一同進補,享受圍爐時光,台灣癌症基金會於十一月上旬舉辦第五屆大腸直腸癌「愛相挺」病友活動,特別邀請醫師、營養師、中醫師及藥膳料理達人共同相挺,教導腸癌病友及家屬認識安全、地雷食材,以及外食、在家烹煮技巧。 秋冬進補最高原則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銀髮族、慢性病患乃至腸癌病友,只要胃口不差,都無須過度忌口而導致營養不均衡,但也不能放縱飲食增添風險,平日飲食應以「高纖低脂」為最高原則,至於秋冬進補鍋物仍可以吃,但需要注意食材的選擇。 賴怡君營養師舉例,如肉類選擇盡可能「兩隻腳替代四隻腳」、「白肉替代紅肉」,盡量選擇少油脂的里肌瘦肉部位或不帶皮的肉;配料則以天然新鮮食材、菇類、蔬菜類為主,避免火鍋餃類、丸類等加工再製品,也避免油炸過的食材,遠離毒油威脅;主食類則可選擇全榖物,如糙米飯等,以增加纖維質攝取。如果鍋物有添加米酒,建議煮至酒精揮發後再吃較適宜。 談到秋冬進補,不可缺少的就是中藥材,佳禾中醫診所院長羅明宇醫師表示,腸癌病友在體質學屬氣虛、體虛,可採溫補方式來達到行氣補血功效,如四神湯、四君子、鴨肉、雞肉等都適合溫補,另應避免辛辣刺激、寒涼傷胃屬性的藥材或食物,如桂子、肉桂等藥材,易刺激腸黏膜,而十全大補湯中人參功效較強、較烈,建議改為黨參。提醒治療中的癌友,進補時選用之中藥材應與中醫師討論,避免影響治療藥物。 羅明宇中醫師進一步指出,銀髮族進補需要補得均衡、多蔬菜才健康,建議多一點心思套用彩虹食物、五色(紅、綠、黃、白、黑)入五臟(心、肝、脾、肺、腎)的概念來搭配蔬菜類。多選擇低脂肪高蛋白的菌類食材也是很好的選擇,如黑木耳能活血化瘀,銀耳、猴頭菇可清潔腸胃,香菇則對心血管有益。飯後則可搭配柑橘類微酸水果,能清肝降火,或是來一碗可潤腸、清胃、解毒的黑木耳露,也是不錯的選擇。 藥膳料理專家林秋香老師提醒,進補鍋品還有一項大地雷,就是「沾醬」,她說,坊間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鍋、麻油雞大都搭配屬醃製品且高鈉的豆瓣醬、豆腐乳,但進補鍋物本身已有濃郁風味,無需沾醬也很有味道,需要的話,可自製沾醬,以新鮮大蒜、蔥末、薑,加一些含有礦物質及增加香氣的紅糖、少許醬油等調製即可。 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近期中研院研究也發現,黑心餿水油可能是腸癌致癌關鍵,如果擔心外食無法自我把關食材,建議在家自己烹煮,更能吃得健康。 謹守安全飲食原則 「人有兩顆腎,只要正常使用,即使隨年紀正常衰退,照道理,用上一百二十年是不成問題的!」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以新書《逆轉腎》(新自然主義出版)傳授讀者謹「腎」防毒之道。 江守山醫師直指,台灣人的飲食型態有很多問題,諸如︰外食人口太多、愛喝飲料、塑膠製品使用氾濫、食品添加物的管控法令漏洞太多等。「如何防毒」已是全台民眾都應學習的課題。 謹「腎」防毒第一步,避免「毒從口入」。想要吃得安心,應遵守少吃外食、少碰加工食品、少喝飲料、少用塑膠、精選食材之「四少一精選」飲食原則。 原則1 少去外頭用餐 台灣人的外食比例高,根據調查,有高達四成的民眾,平均每天外食超過兩餐。 當我們把健康交給看不見的廚房,又該如何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呢? 江醫師提醒,別以為多花點錢到高級餐廳或飯店用餐就有保障,曾有在五星級飯店工作的廚師朋友私下告訴他,廚房並沒有SOP的洗菜流程,有些甚至幾乎不洗菜只泡水;此外,餐廳的食品安全專業也很讓人憂慮,如許多五星級飯店的生魚片吧檯,竟然出現容易有寄生蟲卵的淡水魚(如台灣鯛),讓他看了頻頻冒冷汗。 還有,近年來連續爆發的飲食安全事件,從三聚氰胺、塑化劑(磷苯二甲酸酯)到毒澱粉(順丁烯二酸),每一項都會嚴重傷害腎臟,而一般餐廳、小吃店為了降低成本,多半不會使用經過仔細檢驗的食品、食材,無形中讓顧客增加了攝取黑心食物的機率。 原則2 少碰加工食品 身為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認為即使是「合法添加物」也一樣不安全,過去也曾發生原本可以合法使用,但後來才發現會危害人體的情形,如溴酸鉀、甘精和色素紅色二號本來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後來才被證實具有致癌性而被禁用。 原則3 少喝含糖飲料 江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增加是導致台灣洗腎人口居高不下的最大原因,而含糖飲料則是引發糖尿病上身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內知名媒體便曾檢測發現,即使是一杯「微糖」綠茶,含糖量也相當於十顆方糖,而全糖綠茶則高達十七顆方糖。 一項於二○一四年九月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期刊》的研究也發現,糖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而血壓愈高,腎臟壞的愈快。 原則4 少用塑膠製品 塑化劑事件後,許多人都已經了解塑膠製品對人體的危害,也明白保鮮膜、塑膠袋會溶出塑化劑。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暴露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還會提高肝癌和腎癌風險,造成腎功能衰竭。 坊間小吃店相當愛用的美耐皿餐具也要注意,因為美耐皿的成分其實是三聚氰胺,產品若品質不良或使用時有破損、刮痕,便會造成三聚氰胺、甲醛或重金屬等物質溶出,進而透過食物進入人體。而三聚氰胺會造成尿路結石及膀胱癌。 原則5 精選安全食材 江醫師說,「買菜」是有學問的,而且學問還必須「與時俱進」,不僅要認識食材的真實面貌,更要了解其潛藏風險。消費者應了解台灣哪些蔬菜的農藥殘留不合格率最高、什麼時間採收的農作物最容易有農藥殘留、如何判斷水產漁獲的色澤到底是真的新鮮還是經過發色處理等等。 換個順序吃,腰圍就能瘦一圈! 你都是先吃飯再喝湯,還是先喝湯再吃飯呢? 江守山醫師說,大部分華人總是習慣先吃飯、再喝湯,而且吃飯時都是先大口扒兩口飯,然後咬兩口下飯的排骨、焢肉,最後才吃起配菜,沒有多少人想過這樣的用餐順序到底對不對,以為只要吃下肚,最後結果都一樣。 「其實,用餐的順序也是有學問的,只要懂得科學用餐,既能吸收營養又能避免脂肪堆積。」江守山認為,正確的用餐順序,應該是採用西方的作法︰先喝湯、再用餐。因為先喝湯,把胃充填大半,後續的餐點自然就不會吃太多;同時湯也會稀釋胃酸,增加胃的酸鹼值,抑制胃蛋白的作用,減緩蛋白質的消化及排空。 相反的,先吃飯的人往往因為空腹,進食速度很快,常一股腦將飯、肉往嘴裡塞,等有飽足感時,往往也吃下過多的量,甚至連湯都喝不下,當然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而且吃飽之後再喝湯,湯會沖淡胃液,還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再吃飯,比先吃飯再喝湯健康,同時更有助於減肥。 「慢慢吃、多咀嚼,可增強記憶、變年輕。」江醫師認為,餐點的選用順序也要注意,應該先吃對人體有益的魚,因為魚會抑制食欲,接下來才吃肉及蔬菜,飯則用小碗裝盛並盡量殿後吃。根據研究,即使可以無限制的再盛飯,用小碗裝飯的人,總攝取熱量小於用較大碗的人。 此外,吃飯的速度也不宜太快。「速度太快,不僅容易一下子吃進過量的食物,增加肥胖的機率;狼吞虎嚥、咀嚼次數少,也會影響思考。」江醫師指出,日本、英國等研究皆發現,咀嚼能活化大腦、加強記憶力,甚至可預防大腦老化和老年痴呆。 江醫師強調,咀嚼還能促進胰島素和腮腺激素的分泌,前者可調節體內糖的代謝,後者能強化肌肉、血管、結締組織、軟骨和牙齒,使人顯得格外年輕。 前一篇文章 偏寒性體質 冬天晚餐 健脾明目餐 下一篇文章 鬆筋活血 告別全身痠痛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我們」加起來,不只一個答案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 作者其他文章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小胖威利病友 展出41幅畫作照顧植物人 不忘做伸展操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立夏時節養心安神 吃苦瓜消暑降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