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畫家 東明相 勇氣克服低潮 畫筆奏練習曲

阮愛惠 |2014.12.07
3453觀看次
字級
馬丁一號代表的意義是,每個人一定會遇到低潮。帶著過去的傷害一起走,就會發現,再站起來沒有那麼難。圖/東明相提供
歷經嘗試,東明相慢慢找到用畫筆「發音」的方式。圖/東明相提供
演員、畫家 東明相 圖/東明相提供
東明相在電影《練習曲》裡騎單車環島,之後也掀起了一陣單車環島風潮。圖/東明相提供
東明相透過畫裡的單一角色,簡潔有力地表達一個意念。圖/東明相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句被傳誦不休的佳言,是二○○七年上映的國片《練習曲》裡的經典台詞。提到《練習曲》,就一定會記得片中那位騎著單車環島一周的帥氣男孩─—東明相。

《練習曲》透過一位大學生「明相」的單車旅程,沿途呈現台灣的地方禮俗、風景人文、歷史故事與社會問題,淡而有味的敘事形式,觸動了許多觀眾的心,當年也創下台灣電影放映戲院最多及放映期最長的紀錄。《練習曲》掀起了一陣單車環島風潮,至今持續發酵;而片中那句振奮人心的對白,更成為很多人「把握當下」、「勇敢追夢」的最大動力。

在電影中完成環島之旅的東明相,這七年來又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旅程呢?

大學美術系畢業的東明相,目前正於台北市優席夫藝廊舉行首次油畫個展──「看見勇氣的聲音 TO SEE THE VOICE of COURAGE」。他的油畫作品中,透過他創造的「馬丁」、「羅拉」及許多角色,細細敘述他這些年看見、歷練的很多事情。而這些畫作,傳達的共同訊息,就是「勇氣」。

最不能失去的 就是勇氣

年輕俊帥、又有美術專業能力,但聽力障礙仍是東明相謀生的極大困阻。雖因電影帶來了知名度,但暴紅之後的難以為繼,反而造成生活情境的落差感;如何靠能力獨立生存,在跌跌撞撞的摸索過程中,東明相體悟到,他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勇氣」。

東明相指著畫展中的主題角色「馬丁一號」,用他特有的發聲腔調說:「你看,這個小男孩綁著頭巾,貼著受傷流血的繃帶,穿著破破的衣服和褲子,是想告訴大家,在低潮期,很多人都選擇躲起來,不願面對其他人。我只是表達,就算被傷害,也沒什麼好怕,帶著過去的傷口,還是可以往前走。人生本來就是起起落落,不可能永遠都在好的狀態;但遇到挫折時,要用平常心看待,不要害怕受挫過程,也不必擔心丟臉。」

將角色命名為「馬丁」,東明相笑說:「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代號,他可以是任何名字,代表任何人。未來我還會再創作馬丁系列,但馬丁一號代表的意義是,每個人一定會遇到低潮。低潮時,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站起來。我們不要害怕過去的傷害,帶著它一起走,就可以發現,原來再站起來,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最難的是自己再度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後一切就變得簡單了!」

聽不見的人 也能做很多事

東明相不是先天失聰,而是在十個月大時,因為注射預防針發高燒,造成聽力受損。媽媽本來無法接受他失聰的事實,帶著東明相跑遍全台灣的耳鼻喉科,確定無法醫治後,媽媽把握三、四歲的黃金語言學習期,送他到特教班學發音,強迫他使用助聽器。

小學時,在老師建議下,東明相進入普通班和一般生共同上課、互動,慢慢學習說話和溝通,後來甚至學會講電話。幼時的辛苦,打破了聽障者只能使用手語的限制,讓東明相成為能聽也能說的人。

2年找不到工作 大哥奧援

大學畢業之前,東明相的人生非常平順。父母關愛他、大哥照顧他、師長也都喜歡他。但大學畢業後,因為聽障,他整整兩年找不到工作,東明相說:「我想找美術和電腦繪圖相關工作,但對方一聽說我是聽障者,十之八九就說『謝謝再連絡』。」

其他男同學畢業後去當兵,不用當兵的東明相,就把辛苦謀職的過程,比擬成「在社會中服兵役」。但同學當完兵後,馬上就找到工作,東明相仍有一搭沒一搭地接些小案子。

後來東明相因緣際會拍了電影,也嘗到走紅滋味,但仍受限於聽障,只能演聽障者,或是一些陪襯性的綠葉角色。生活青黃不接時,他曾向朋友借錢,大哥也常接濟他。東明相說:「我不敢和爸媽講,怕他們擔心,會一直叫我回家。我到了這個年紀,不想再回到家中。家裡永遠有媽媽煮好的三餐等著我,衣服也不必自己洗,但回到家就永遠學不會獨立。」

因常接受大哥的奧援,有段時間,東明相幫大哥作搬冷氣之類的體力活,結果卻被媒體報導成他「找不到工作,淪為粗工」。東明相笑說:「之後就有因同情而來的邀約,都是一些『要不要過來幫忙」之類的兼差。其實每個人都是平凡人,都在平凡的生活,雖然我曾有光環,但下了舞台,也是要做一些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情,對我而言,卻有很多不平凡。」

因為聽不到,東明相遭遇的挫折,比一般人更大更多。他說:「我一直在思考,遇到挫折,我會怎麼樣?我做的事,不是要證明給誰看,而是想證明一個聽不見的人,也可做很多事。我可以拍電影、代言活動;我可以和人溝通,可以爭取、而不是去求取別人給我什麼。我不要別人的同情,同情心可以幫助我一時,不能幫我一輩子。」

感謝考驗 學會正面思考

最黯然的日子裡,東明相當於SOHO族,作多少算多少,租最便宜的房子,慢慢地熬,熬到這兩年好一些了,今年更是他豐收的一年。東明相參與了電影《迴光奏鳴曲》的拍攝,這部電影榮獲今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獎,東明相更與今年的金馬影后陳湘琪合作,演技更上一層樓;他亦在獲得今年金鐘獎科學節目獎的紀錄片《生命旅程-Hello Brain!》第二集〈尋找聲音的腦內旅程〉演出,流暢自然的表現令觀眾眼睛一亮。到了年底,東明相首次油畫個展,也終於開幕了。

他說:「我很榮幸有這些過程,至少我可以看見自己的本質,這很重要,因為本質不會改變。當我暴紅後,老天爺給了我一個功課,我很感謝祂給我這樣的考驗,讓我在最低潮時,還能試圖正面思考,不要把眼前的負面,變成更大的負面。生活有負有正,負負得正嘛,要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世相。」

從生活領悟佛法 融入畫作

輪廓深刻的東明相,常被誤以為是原住民或混血兒,其實他是道地高雄人,父母都講台語。東明相很早就有佛緣,小時候跟著長輩到處拜拜,長大後,和日本佛教及藏傳佛教都有接觸。

東明相自認是佛教徒,但不是從佛經或寺院認識佛教,而是從生活中領悟佛法。他說:「我常和出家法師接近,我認為法師只是一種稱呼,我看的是他的修行。生活中,處處可以看見一個人的修行。」

去年東明相去了西藏,那裡有很多窮人,但東明相發現,他們的物欲不高,生活很單純,保有一顆真摯快樂的心。他說:「回來後我請教法師,為什麼有的人有福報,有的人沒有?為什麼有人生活貧窮,卻活得很樂天?法師沒有告訴我答案,他讓我自己去看、去想。」

這段經驗後來也融入東明相的油畫創作,例如作品〈冷漠中的小餘光〉,那位拿著燭光的長袍女子,就在表達「只要有點溫暖,我就能滿意一切」的知足;還有包著頭巾的放牧女孩「羅拉二號」,正在呈現「其實,我們擁有的很多,但,我們卻只在乎自己那一面的不清晰」。

東明相去年開始創作油畫,這些年來經歷的種種心情,以及從未疏離的繪畫技巧,蘊釀他的創作養分,促使他在小小的租屋中,完成一幅幅畫作。

歷經嘗試,東明相慢慢找到用畫筆「發音」的方式。他透過一幅畫裡的單一角色,簡潔有力地表達一個意念。他說:「每一幅畫都只有一個角色,代表我們心中有另一個自己。我們有多久沒看見自己的內在了?當我們像看鏡中人一樣,去看內在的自己,不妨安靜下來,專注地看自己的眼睛,他多多少少會和我們共鳴。至於是什麼,我沒辦法給你答案,這個答案就是你想告訴自己的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