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呂理政 阮愛惠 |2014.11.16 語音朗讀 38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簡稱台史博)開館滿三年了。位在台南安南區和順寮農場、結合了現代化建築與大自然保留區,這個具有特色的博物館,近年已成為台南居民的迦南美地及觀光景點。圖/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呂理政(右)希望能讓身心障朋友都能進入台史博參觀。圖/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台史博打造無障礙空間,讓長輩可以安心參訪。圖/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身心障人士歡喜造訪台史博。圖/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簡稱台史博)開館滿三年了。位在台南安南區和順寮農場、結合了現代化建築與大自然保留區,這個具有特色的博物館,近年已成為台南居民的迦南美地及觀光景點。來到這裡,除了歷史文化的陳列和展示,更有生態水景、花鳥蟲草可親近,難怪自開館以來,吸引了超過三百萬人次到訪。 自籌備期即參與,至今與台史博一起走過十一年長路的現任館長呂理政,開館三年來,與四百位館員同仁、義工及無數訪客的互動過程中,除了「三年有成」的欣慰心情,還有很多話想說。 籌建宗旨 藉歷史認識台灣 人類學、博物館學出身的呂理政,過去三十年的工作資歷都在博物館專業。他表示:「一般人對博物館的概念,不外是研究、典藏、展示、教育等,但博物館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社會責任』。」台史博未開館前,呂理政不易感受這個道理;一旦開館,參觀者蜂擁而來,他在第一線接觸民眾,印象最深的是:「怎麼有這麼多坐輪椅的人?」包括身心障礙訪客,阿茲海默症、精障、自閉症患者等,當他們出現在博物館,呂理政赫然發現,館內雖具備無障礙設施,但真正運作起來,就發現規畫尚有不足。 呂理政說:「博物館是服務社會、為社會存在的機構;一座有價值的博物館,對大眾而言,必須是一座有『利用價值』的博物館。台史博的籌建宗旨,就是要建一座屬於台灣人的博物館,所以,我們除了在學術及教育層面,打造它成為『誕生知識』及『快樂學習』的博物館,這三年來,我花最多心力推動的,就是讓它成為『友善平權』的博物館』!」 呂理政認為,唯有從「友善平權」出發,「知識的誕生」及「快樂的學習」才能真正落實。他指出:「台史博成立的終極目的,是讓大家藉由歷史認識台灣;台灣這塊土地,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多元民族和社群的家園,我們希望讓大家從更廣闊的層面了解台灣歷史,讓所有人都能從平等的觀念觀照台灣歷史,所以我們為每個人都設計了學習計畫,也讓障礙人士能利用各種方法取得知識,這是台史博在傳統任務之外,最重要的使命!」 各界贊助 讓社會看見弱勢 在呂理政的概念裡,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弱勢者」。平坦的地面,不只是為了坐輪椅的使用者,穿高跟鞋的女士、孕婦、推嬰兒車的人都有需要;任何一個活得夠老的人,總有坐輪椅的一天,所以無障礙的通用環境基本上是為了「每一個人」設想,「推動友善平權政策,打造無障礙空間,是台史博的行動方針,不只五年十年,接下來的一百年都要做下去,一直檢討改進!我們要讓每個人來到這裡都能看見弱勢者,也要讓弱勢者在這裡看見自己,同時讓整個社會看見弱勢者的處境!」 呂理政說:「我有一個心願,希望實踐台史博成為友善平權的博物館,並結合同儕博物館和夥伴團體,共同促成友善平權的社會。在各界人士贊助下,去年我們接待了三千五百名偏鄉弱勢和身心障礙朋友,今年還會加倍。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才能來到博物館,是博物館最尊貴的訪客。身心障朋友所求不多,只要我們歡喜接待他們;事實證明,接待他們後,同仁都同感歡喜。要各種無障礙設施都做到很理想,很困難;但是,要做到大家來這裡時都很開心,其實並不難,只要不認為這是負擔,它就不是負擔,這是我當館長三年來最大的喜悅及收穫!」 體會知行合一 從做中學 呂理政說,很多道理,小時候就在書中讀過,卻是在從事館長的這三年才真正體認到,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和杜威說的「從做中學」。 呂理政常在館區散步,只要發現步道有一個小坑洞或一公分落差的不平坦,立即請人填平。展場櫃台的高度,當初設計時,未設想到對坐輪椅的訪客來說太高,也立即要求重做。他說:「即使一年只有一個人會用到,也要修正或重做!」 當然也有呂理政不擅長做的,那就是「募款」。弱勢朋友想從各地來到台史博,交通費、住宿費,誰來出?呂理政說:「還好我過去的老長官、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教授,號召白鷺鷥基金會的會員捐款給弱勢團體,執行『擁抱歷史.攜手圓夢』計畫,讓弱勢人士能到台南及台史博旅遊、參訪!」 克服障礙 在於態度、決心 這個計畫提供了數千人次的弱勢人士參訪台史博。呂理政說:「平均一周接待兩個團體,同仁及義工都忙翻了!但是沒人抱怨,而且都很高興。因為當他們看見每個人都能來博物館,讓同仁感受到台灣是一個很有包容力的社會,也都從內心相信自己在做的,是一個『有價值』的工作,身心障團體前來,也展現了台史博的社會價值!」 至於呂理政最高興的,是有一個博物館能讓他的「知」付諸於「行」。讀了多年的書,服了多年公職,終於在這個階段體會出「知行合一」的真義。他說:「很多障礙的克服與否,在於人的態度和決心!我們願意克服能力障礙、改善博物館空間障礙,但也要身心障者克服身心障礙、團體的帶領人克服他們『怕麻煩』的心理障礙……,知行合一,也要眾緣合和,所以每一次弱勢團體來到台史博的緣會,怎不令人百般珍惜、萬分歡喜呢?」 人有信仰 是很幸福的事 呂理政的農曆生日正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六月十九日),從小,媽媽常告訴他:「你是觀音座下出生的,走夜路感到害怕、或心裡有任何罣礙時,你就念『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祂會保佑你。」以此因緣,呂理政從小就有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習慣。 高中時,呂理政在同學家中看了很多本佛書;因此進入台大後,選了佛學社團─「晨曦社」,接觸了《金剛經》及《心經》,至今是呂理政常誦讀的經典。他說:「我大學念的是人類學系,始終從社會和文化角度來看各種宗教,也尊重各個信仰,但我並未參加任何宗教團體及活動。不過,我從母親八十歲那年開刀的經驗,親身感受到因法師的加持及我為母誦經的力量,讓母親平安度過那次劫難,因而我認為人有信仰是很幸福的事。」 感受佛理 完成社會責任 雖未以佛教徒自居,呂理政卻常使用「佛言佛語」。他從世間萬事中感受佛理,認為一個人如果身處紅塵,就要對社會有責任,如果選擇入深山,那是另外一回事。有些義工同仁,對於經常要接待很多身心障礙的訪客,感到頗有壓力,擔心做得不好。呂理政對他們說:「大家的信仰也許不同,但我們可以把博物館當作共修的道場。我們有一個每天幾千人進來的道場,多好!想想看,哪裡還有這麼多人都跟你有關係、有互動?這些人和我們有緣份才會來,我期勉大家都有一顆歡喜心,用歡喜心迎接這樣的緣會!」 除了館內工作夥伴,呂理政認為台史博的夥伴團體就是各類身心障礙和社會福利機構,和台史博這類的「社會服務機構」共同實踐友善平權的社會理想。他說:「社服團體提供資源,博物館提供服務;身心障團體可以一直要求我們的服務品質,我們也得以持續改善,這樣的良性互動才能真正達成我們的建館願景,那就是『同心守護家園台灣,共創多元和諧社會』!」 一九五○年次的呂理政明年就要屆齡退休了,目前他除了把「該做的事」趕快做一做,也在政策及理念層面留下基礎,期許繼任館長及工作團隊能持續推行。他說﹕「我們不只在上班,而是在推動一個機構使命;一件事,如果大家都喜歡做,是自己想做的,就會變成一種價值觀。」 前一篇文章 台華窯老闆 呂兆炘 沒落產業中立足 帶陶藝邁向國際 下一篇文章 藝人鍾欣凌 對得起父母 是作事基本原則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